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奥。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
夫《尔雅》者,孔徒之所纂,而《诗》、《书》之襟带也;《仓颉》者,李斯之所辑,而史籀之遗体也。《雅》以渊源诂训,《颉》以苑囿奇文,异体相资,如左右肩股,该旧而知新,亦可以属文。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字形单复,妍媸异体。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曹摅诗称∶“岂不愿斯游,褊心恶凶呶。”两字诡异,大疵美篇。况乃过此,其可观乎!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则龃龉为瑕,如不获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乎!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单复者,字形肥瘠者也。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而篇暗。善酌字者,参伍单复,磊落如珠矣。凡此四条,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若值而莫悟,则非精解。
这首诗是关于文字选择和运用的,强调在创作中要精心挑选字词,避免诡异、重复、单复等错误,以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作者对魏代的文字进行了批评,认为其复杂难懂,而汉代的文字则更为幽深,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才能理解。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文字的严谨态度。
作者提到了《尔雅》和《仓颉》,这两部作品都是古代的文字工具书,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字词解释和例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文字。
作者进一步指出,在文字的选择和运用上,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以避免出现错误。例如,一要避免诡异的字词,二要避免重复和连边的情况,三要避免同字相犯的情况,四要调整字词的单复性。这些规则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作者总结了这四条原则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在创作中要注意这些细节。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