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文爻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掌教六书。秦灭旧章,以吏为师。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太史学童,教试八体。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则相如撰篇。及宣平二帝,征集小学,张敞以正读传业,扬雄以奇字纂训,并贯练《雅》、《颂颉》,总阅音义。鸿笔之徒,莫不洞晓。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非独制异,乃共晓难也。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亦半。

”`
文心雕龙·练字 夫文爻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掌教六书。秦灭旧章,以吏为师。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太史学童,教试八体。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则相如撰篇。及宣平二帝,征集小学,张敞以正读传业,扬雄以奇字纂训,并贯练《雅》、《颂颉》,总阅音义。鸿笔之徒,莫不洞晓。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非独制异,乃共晓难也。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亦半。

注释说明:

  • 文爻象列:指文字的起源与象征意义相关联,类似于八卦中的符号和图像。
  • 结绳移、书契作:古代的记事方法,通过绳子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来记录信息。
  • 苍颉造之: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因他的发明导致很多恐慌和混乱(”鬼哭粟飞”)。
  • 黄帝用之:黄帝时期开始使用书写,使得治理和沟通变得高效(”官治民察”)。
  • 先王声教:古代先王的教育方针强调统一的语言规范。
  • 輶轩之使:古代的一种使者工具,用于传达信息给远方的部落。
  • 李斯删籀:李斯废除了籀书,这是古代大篆的一种形式。
  • 程邈造隶:程邈创造了隶书,这是小篆的一种,对后来的书法和文字发展产生了影响。
  • 汉初草律:汉朝初期制定法令的时候,明确法律规定了用字的统一性。
  • 太史学童:太史负责教育儿童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
  • 马字缺画:指的是汉字“马”字缺少一部分笔画,可能因为书写时的疏忽而导致错误。
  • 石建惧死:石建因担心犯错而被判处死刑,显示了对错误的严格惩罚态度。
  • 孝武帝之世:汉武帝时期的文化繁荣,司马相如等人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 宣平二帝:指东汉的明帝和章帝,他们征集了一批学者,推广和研究文学教育。
  • 张敞以正读传业:张敞通过教授正确的书写方法传承学问。
  • 扬雄以奇字纂训:扬雄利用奇特的汉字进行教学和解释。
  • 京苑:指的是北京的宫殿花园,这里可能比喻文学作品中的华丽辞藻。
  • 假借形声:指通过改变字形来传达声音的方法,常见于诗歌创作中。
  • 前汉小学:指汉代早期的学术教育,强调文字的正确使用。
  • 后汉小学转疏:东汉后期,学术逐渐衰落,对文字的学习也逐渐淡化。
  • 复文隐训:指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需要仔细理解才能领悟其中的含义。
  • 臧否亦半:指评价文章的好坏有一半是不准确的。这里的“臧”意为好,“否”意为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