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诗句:
1 世说新语 · 文学第四
-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 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
- 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译文:
- 《世说新语》中的第4篇是关于文学的讨论。
-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三年没有机会见到老师,只能听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知识。有一次他计算天体运行的结果与古人的理论不符,其他弟子都无法理解,有人提到郑玄能够解决这个难题,马融召请郑玄进行计算,他很快就得出答案,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
- 当郑玄完成学业后准备辞别马融返回家乡时,马融感叹“礼乐都向东去”,担心郑玄成名之后会心生嫉妒。郑玄也怀疑有人在暗中追赶自己,于是坐在桥下,站在水里踩着鞋子。马融果然改变方向追赶郑玄,并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泥土中站在水中踩着木头,这一定是要死的人。”于是马融停止追赶,郑玄最终得以逃脱。
- 郑玄想为《春秋》作注解,但还未完成时,在路上遇到服虔的儿子服子慎,两人在旅店相遇并同住一间客房,服虔在外面的车中与儿子谈论自己对《春秋》注解的想法。郑玄听了很长时间,很多观点与自己相同。于是郑玄走过去与服虔对话说:“我长时间想要注解这部书但还没完全明白它的含义。听到您刚才所说的,有很多观点与我所想的相同。现在我将把所注释的《春秋》全都给您。”于是给服虔做了注解。
- 郑玄家中的奴婢也都在读书。有一次郑玄派一个婢女出去办事,但婢女未能达到郑玄的期望要求,郑玄打算惩罚她。婢女在被鞭打之前辩解道:“我只是向您诉说我的苦衷。”郑玄大怒,让手下的人用筷子把婢女从泥水中拉起。片刻之后,又有另外一个婢女来到,她问郑玄:“为什么你要把婢女拖到泥水中?”婢女回答道:“我只是想说些话向您申诉,却遭到了您的愤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故事展示了郑玄在学术上的卓越才能和他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其中,郑玄的谦逊、机智以及他对待朋友的态度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诗中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尊师重道风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同时,诗中的对话也体现了当时人们交流思想的开放性和自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