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诗句
世说新语 · 文学第四
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译文
- 《世说新语·文学》里记载,阮宣子很有声望,太尉王夷甫问他:“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与儒家的教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阮宣子回答说:“可能没有相同之处。”王夷甫称赞他的话,让他担任了秘书丞。人们因此称他为“三语掾”。
- 卫玠刚刚渡过长江,见到了王大将军。那天晚上,王大将军让谢幼舆来陪坐。卫玠很喜欢谢幼舆,完全忘记了王大将军。于是到天明才告辞回家。王大将军因此非常欣赏卫玠,并对他的母亲说:“你不要管他了,他将是我的女婿!”
- 卫玠刚过江的时候,见到王大将军。那天晚上,王大将军让他和谢幼舆交谈。卫玠非常喜欢谢幼舆,完全忘了王大将军,直到天明才告辞回家。王大将军因此很赞赏卫玠,并对别人说:“你们不要管我儿子了,他会是我的女婿!”
- 过去有人说:王丞相过江时,只是谈论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这三点。然而他的言辞宛转流畅,无所不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导(又称王大将军)的风采和才华。通过对话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王导的聪明才智和风度翩翩。诗中的”三语掾”一词更是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才华。
第一句中,”阮宣子”是王导的弟弟。”太尉王夷甫”是王导的字,”见而问曰”表示王导与客人的交流。这句话反映了王导的学识和见识。
第二句描述了王导的才学和口才。”对曰:‘将无同’”表示王导的回答非常巧妙。”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则表示王导对王导的才华十分赏识,并让他担任了秘书丞。
第三句话描绘了卫玠与王导的对话场景。”卫玠初度江,见王大将军”表示卫玠第一次来到长江边,看到了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表示王大将军请谢幼舆来陪坐。”玠见谢,甚说之”表示卫玠很喜欢谢幼舆。”亦不复顾王”表达了卫玠的骄傲和自信。
最后一句则是王导的感慨。”王亦以为奇”表示王导对卫玠的才华感到惊叹。”谓诸人曰”表示王导对其他人说的。”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表达了王导对其他人的警告。
整首诗通过对话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王导的聪明才智和风度翩翩,以及他的才华和口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