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退著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诗句:

  1.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2. 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3. 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4. 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
  5.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6. 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退著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译文:

  1. 左太冲完成了《三都赋》初稿后,当时的人们纷纷议论、批评,左思心中不满。他把初稿给张华看,张华说:“这两座京城可以比作三座,不过你的文章还未被世人重视,应该请教一位声望高的文学家。”左思于是向皇甫谧请教。皇甫谧看了之后感叹不已,于是为他撰写了一篇序文。从此之前持不同意见的人,无不收敛言辞赞扬左思的文章。
  2. 刘伶写了一部《酒德颂》,寄托了他心中的豪情壮志。
  3. 乐令擅长言辞清谈,但不擅长写作。有一次他请求让潘岳为他写一份公文,潘岳说:“你可以做,但是一定要符合你的意思。”乐令把自己的理由陈述了一番,大概有二百多字,潘岳直接选取其中的要点,很快就写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当时的人都说:“如果没有乐令的文笔,潘岳就不会采用乐令的主意,那也就无法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了。”
  4. 夏侯湛完成了《周诗》的初稿,拿给潘安仁看。潘安仁说:“这不仅仅是温柔典雅,还能体现出孝悌之情。”因此潘岳就以此为题创作了一首诗歌。
  5. 孙子荆除去了妇人的服饰,并写了一首诗送给王武子。王武子说:“我不明白文章是怎么产生的,是情感产生还是文章产生?读后令人感到凄凉,增加了夫妻之间情谊的深厚。”
  6. 太叔广非常能言善辩,而挚仲治擅长书法。两人都是列卿。每当他们进入朝廷议事的时候,太叔广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但挚仲治却回答不出什么来。回家后,挚仲治在纸上反复思考难以应对的问题,但太叔广仍然回答不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