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吾论。”

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这首诗是《世说新语 · 文学第四》,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流和辩论。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
  • 解析:殷太常及其子都能用道理来论述问题,但有辩才与口才的差异。
  • 注释: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即今天的江南地区;“能言理”指的是能够用道理来说服人;“辩讷之异”指的是在口才方面,有人善于辩论,有人不善辩论。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对于口才和逻辑论证能力的重视。
  1. 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 解析:庾子嵩(名不详)完成了一篇文章,他的儿子庾文康来看他,问他是否有所寄托(有意),还是完全随意而为(无意)。庾子嵩回答说,文章就在有意无意之间。
  • 注释:庾子嵩、庾文康:都是庾亮的侄子;“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意图;“忘”指的是作者的无意创作;“意”和“忘”都代表了写作时的心态。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庾子嵩在写作时的心境,既不刻意追求,也不完全放空,而是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1.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 解析:郭景纯(名不详)的诗中有“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则评论说“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次读这首诗,都会感到精神振奋,仿佛超越了现实。
  • 注释:郭景纯、阮孚:都是东晋时期的文人;“泓峥萧瑟”形容景色的壮观和美丽;“神超形越”表示精神得到了升华和超越。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郭景纯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人的精神得到提升。
  1. 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 解析:庾阐(名不详)最初创作了一篇名为《扬都赋》的文章。文中称温(名不详)为正义的代表,庾(名不详)为百姓的希望。文中还提到了声音的比喻,如方响(乐器)的金声(悦耳的声音),比德(比喻)则用玉亮(晶莹剔透的美玉)。庾亮(名不详)读到这篇文章后,要求观看,并赠送了一份礼物给庾阐。庾阐修改了原句中的“望”字,改为“俊”(杰出、出众的意思);将“亮”字改为了“润”(滋润、丰富的意思)。
  • 注释:扬都:指扬州;温:指温峤;庾:指庾亮;“俊”和“润”:都是形容词,分别用于形容人物或事物的优秀品质。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庾阐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文学作品中语言运用的关注。
  1. 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 解析:孙兴公(名不详),即孙绰,创作了一篇名为《庾公诔》的文章。袁羊(名不详)读了这篇文章后,评价说“看到这篇文章就像看到了一幅舒缓的画面”。在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
  • 注释:诔: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哀悼死者;“张缓”是指舒缓、平静的画面;“名赏”:意为名声和赞赏。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孙兴公在文章中对情感表达的细腻处理,以及袁羊对于文章艺术性的高度评价。
  1.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解析:庾仲初(名不详),即庾翼,完成了一篇名为《扬都赋》的文章。他将文章呈献给庾亮(名不详)。庾亮认为这份作品很有价值,称赞它堪比“三二京”和“四三都”。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使得纸张变得珍贵。谢安(名不详)则认为这样做不妥。因为这篇文章只是在模仿前人的作品,而且过于拘泥于形式,缺乏创新。
  • 注释:扬都:泛指扬州;“三二京”和“四三都”:都是古代对中国城市等级的划分;“屋下架屋”:形容作品缺乏创新;“俭狭”:指过于简约和狭窄。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文学作品的态度,即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但也要注意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要保持一定的创新和独特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