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
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曰:“我亦作,知卿当无所名。”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译文
桓公看见谢安石所作的《简文谥议》后,读完,扔给坐上的客人说:“这是谢石头的碎金。”
袁虎年轻时很穷困,曾经替人做苦力搬运租税。谢镇西乘坐的船经过江边的时候,那晚清风明月之下,听到江边的闲散商人的船上有人吟诵诗作,十分有情致。他诵读的是五言诗,又是他所从未听过的,赞叹欣赏不已。于是派人委婉打探询问,原来是袁自咏自己所创作的咏史诗。因此相互赏识,大加赞赏。
孙兴公说:“潘岳的文章浅而净,陆机的文章深而芜杂。”
裴郎作《语林》,刚刚出版,远近闻名。当时的年轻人们无不传写,各自有一卷。载王东亭在王公酒楼下所作赋,很有才情。
谢万作八贤论,与孙兴公意见相反,稍有胜败。谢万后来出示给顾君齐看,顾君齐说:“我也做了,知道您一定不会有名次。”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完成之后,桓宣武和当时的人一起观看,都赞叹不已。当时王珣在座中说:“遗憾少了一个字,‘写’字足以押韵,将会更佳。”袁即在座位上揽笔续道:“感念之情不绝于胸中,溯流风独自抒发。”桓宣武对王说:“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让袁彦伯。”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文学评论的短文。它通过几个故事来展示作者对于不同文学风格的评价和理解。首先,作者描述了谢安石的《简文谥议》被认为“碎金”,这不仅显示了文章的精妙,也反映了其文学价值之高。接下来,通过描述袁虎的咏史诗以及谢万的八贤论,展示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和评价标准: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性。最后,通过桓宣武对袁彦伯的评价,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才的认可和尊重。整体来说,这篇短文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讨论,展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