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仲文天才宏瞻,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固。”

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扇。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之闲,诔以之成。

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并入。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蕰。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世说新语》译注与赏析

在《世说新语》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东汉末年至晋朝初年文人雅士的风采、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还能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体会到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风貌。例如,在《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殷仲文虽然才华横溢,但读书不多,与张华等人相比有所不足,但他却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桓玄的高度赞扬和重用。

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才学的看重以及人才选拔过程中对才智与学识并重的取向。同时,这也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从以门第为主转向注重个人才能和学问。

《世说新语》中的诗句“资清以化,乘气以霏”被桓玄所赞赏,这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而羊孚作雪赞诗的故事则展示了文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力和创造力。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的反映。

通过对《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思想观念和社会背景。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学术研究上获得新的发现,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当下的社会现实。

《世说新语》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魏晋时期文化的窗口,是研究中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