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谓周曰:“卿何以相负?”对曰:“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

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讎,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

【译文】:
王敦既已平定了叛乱,驻扎在石头城。他想要废掉明帝的皇帝位,但又怕被认为不孝顺。于是,他常说明帝不孝的事情,而每次都说这是温太后所说的话。温太后曾担任过太子少傅,后来成为司马,对这些事情非常了解。不久,温太后来了,王敦便振作起自己威仪,问道:“皇太子做人怎么样?”温太后说:“小人难以猜测君子。”王敦面色变得严厉,想用威力让温太后屈服,又重问温太后:“皇太子为什么可以称为好儿子呢?”温太后回答说:“他能钩深致远,不是浅见所能推测的。但是按礼侍奉亲长,可以被称为孝。”
王大将军平定叛乱后,到了石头城,周伯仁去参见他。周伯仁问:“你为何要背叛我呢?”王大将军回答说:“您率领军队侵犯正道,而我作为公侯却使军队不能振奋,因此我负于您。”
苏峻到达石头城时,百官们纷纷逃散,只有侍中钟雅还在晋明帝身边。有人对钟雅说:“见到合适的机会就进兵,知道危险时就退避,这是古代的方法。您性格刚直,一定不会容身于敌人之中,为什么不根据形势变化来选择行动,然后坐等失败呢?”钟雅说:“国家混乱不能匡扶,君主危难不能救助,反而都各自逃避以求保全性命,我真担心董狐会拿着简册来指责我们。”
【赏析】: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东汉末年和魏晋之间的一些人物故事轶闻,通过这些简短的逸事反映出当时士族阶层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从而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这一时期社会风貌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选自《方正第五》。“世说新语”中的“方正”,原指正直的人,后来泛指品行高洁的人。此篇主要记述了王敦与周伯仁、钟雅等人的故事。《世说新语》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其轶事趣闻,生动地反映了魏晋时期清谈放达的名士风气及玄学思想。
本篇记叙的是东晋成帝时期的事。《世说新语》中有很多关于晋朝贵族士大夫生活琐事和言谈笑骂的轶闻,这一篇是其中之一。
王敦(266-324),字处仲,琅笽临沂人,东晋权臣、大臣、军事家、诗人。晋惠帝永平元年(308)举秀才,授尚书郎,迁秘书丞。王敦为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有识者多称其为贤豪。公元317年,王敦联合苏峻攻下建康,迫使晋成帝出降,拥立成帝的叔父司马绍为帝;同年十月,又率军进攻石勒,大败而回。公元319年,王敦联合刘隗等谋废黜司马绍,改立司马奕;司马奕被废黜后,王敦又废黜了司马奕的儿子司马昌明,另立司马衍。公元324年四月,王敦发动三吴之乱,并自立为丞相、假黄钺,封长沙郡公。五月,王敦派王彬、周凯、韩施等人领兵攻打成都,成都王司马颖投降。六月,王敦命王彬、周凯等领兵进攻荆州,王敦亲自率军从江州出发,王彬等将领率兵数万进至巴陵,与荆州军交战,大败而归。七月,王敦在建康称帝,国号楚,史称“成帝”。八月,王敦命周凯领兵攻打武昌。九月,王敦派参军任舆等领兵屯驻樊城。十月,王敦率军从建康出发,十二月抵达寻阳。次年二月,王敦命周凯领兵进攻江夏。三月,王敦命周凯、张宾等人领兵进攻江夏,大败而还。四月,王敦命令周凯、周访等人领兵进攻江夏,大胜而还。五月,王敦率军从寻阳出发,六月到达芜湖,七月到京口。八月,王敦派参军戴渊领兵屯驻豫章。九月,王敦命王彬等将领率兵进攻江夏。十月,王敦命王彬等将领率兵进攻江夏,打败了敌军。十一月,王敦派参军何桢等率兵屯驻豫章,十二月返回建康。十二月,王敦命王彬等将领率军进攻江夏,打败了敌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