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公临去,顾语钟后事,深以相委。钟曰:“栋折榱崩,谁之责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钟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雕弊,孔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孔车骑与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因往与车骑共语。中丞初不视,直云:“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术大怒,便欲刃之。车骑下车,抱术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始得全首领。

诗句及注释

  1. 世说新语 · 方正第五: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其中第五则讲述了庾亮(字君明)在离开前对钟会(字士季)的信任和嘱托。
  2. 梁栋折榱崩:指房屋的梁柱和屋顶瓦片损坏。比喻国家的根基动摇或家庭遭遇不幸。
  3. 谁之责邪:责任应由谁来承担?这里暗示了责任的归属问题。
  4. 今日之事,不容复言:目前的处境不允许我们再谈论这件事。表明局势已不可逆转,只能接受现实。
  5. 卿当期克复之效耳:你应当努力恢复以往的成就。
  6. 想足下不愧荀林父:你(指孔群)不会辜负荀林父(古代名将)的名声。
  7. 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酒,以释横塘之憾。苏峻起兵反抗朝廷后,孔群被困于横塘,被匡术逼迫。当时,王导(字茂弘)保护了匡术,众人在一起游戏时,王导命令匡术喝酒,以此来化解横塘的仇恨。
  8. 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孔群回答说:“我的德行不如孔子,我遭遇的灾难也与匡人相同。虽然阳气普照大地,但鹰变成了鸠,即使有见识的人,也还是讨厌它的目光。”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匡术的不满。
  9. 苏子高事平:苏峻平定后。
  10. 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王导和庾亮想要任命孔廷尉为丹阳郡太守。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王敦的儿子,曾担任过司空、中书监等要职,庾亮则是晋元帝的舅舅,也是一位显赫的贵族。
  11. 乱离之后,百姓雕弊:战乱之后,百姓们生活困苦。
  12. 孔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孔慨然说:“当年肃祖临终前,各位都亲自登上御床,共同接受了遗诏。而我地位低贱,不在顾命大臣之列。现在国家危难之际,却让我首当其冲,如同俎上的腐烂鱼肉,任人宰割。”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愤慨。
  13. 于是拂衣而去:因此拂袖而去。形容非常生气地离去。
  14. 诸公亦止:各位也停止说话了。

译文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庾公即将离去,告诉钟会在他死后如何处理事情,深深地把此事交付给钟会。钟会说:“房屋的梁柱折断,屋瓦坠落,是谁的责任呢?”(暗示责任归咎于别人),庾公说:“当前的事情,不能再多说了。(你)只希望能完成恢复以前的成效。” 钟会说:“想到阁下您不愧于荀林父(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忠诚而勇敢),”苏峻叛乱的时候,孔群在横塘被匡术逼迫。王导保护匡术,在宴会上让匡术劝酒,以此来化解横塘的仇恨。孔群回答说:“我的德行不如孔子,我的遭遇也与匡人相同。(即使)阳气普照大地,鹰变成了鸠,即使有见识的人,也还是讨厌它的目光。”

苏峻平定后,王导、庾亮等人想要任命孔廷尉(孔群)为丹阳郡太守。战后百姓困苦不堪,孔群感慨地说:“昔日肃祖临终前,各位都亲自登上御床,共同接受了遗诏。而我地位低贱,不在顾命大臣之列。现在国家危难之际,却让我首当其冲,如同俎上的腐烂鱼肉,任人宰割。”因此拂袖而去。(其他人物)也停止了交谈。

赏析

这个故事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深刻批评。通过孔群和其他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不同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孔群的言辞犀利,表现出他的不满和愤慨;而王导则显得更为圆滑,试图通过饮酒来缓和局势。整个故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话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以及在困难面前人们的不同反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