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道安答直云:“损米。”愈觉有待之为烦。
谢安南免吏部尚书还东,谢太傅赴桓公司马出西,相遇破冈。既当远别,遂停三日共语。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辄引以它端。虽信宿中涂,竟不言及此事。太傅深恨在心未尽,谓同舟曰:“谢奉故是奇士。”
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体文言志怪小说,记录了魏晋时期许多名人逸事。本篇通过郗嘉宾、谢安南等人物的行为和对话,展示了当时名士间的交往方式及其对文化修养的重视。
- 赏析与翻译:
- 诗句释义:“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这句话描述了郗嘉宾对道安的尊敬和信任,赠送了大量的粮食,并写了多封信来表达他的情感。
- 译文:郗嘉宾非常尊敬和信任释道安,赠送给他一千斛的粮食,还写了多封信来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 关键词注释:
- “郗嘉宾”:指的是郗超,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与谢安有深厚的友谊。
- “钦崇”:表示极高的崇敬和敬仰。
- “释道安”:即道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以博学和高洁著称。
- “德问”:在这里指道安的德行和学问。
- “饷米千斛”:表示郗嘉宾送给道安大量的粮食作为礼物。
- “修书累纸”:说明郗嘉宾写了很多的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故事背景与人物关系:
- 郗嘉宾与道安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和相互尊重的关系。道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僧人,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其德行和学问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 郗嘉宾通过赠送大量粮食和书信来表达他对道安的尊敬和信任,这种行为在古代是一种高度的文化礼遇。
- 郗嘉宾和道安之间的这种互动,反映了当时名士间的交往方式和对文化的重视,这也是魏晋时代的一种风尚。
- 文化影响分析:
- 郗嘉宾和道安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魏晋时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模式。他们通过书信和物质形式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思念,体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
- 这些故事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文化内涵,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
通过对《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的深入解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回顾,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