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人有相羊祜父墓,后应出受命君。祜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位果至公。
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陈述为大将军掾,甚见爱重。及亡,郭璞往哭之,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福!”俄而大将军作乱,如其所言。
诗句:
- 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①。遂调律吕,正雅乐②。
译文:
荀勖擅长音乐声律,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暗解”。于是他调整了音律,校正了雅乐。
- 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③。
译文:
每当举行正式的仪式时,宫殿上的乐队演奏音乐,他亲自调整五音,全部都是和谐动听的。
- 阮咸妙赏,时谓神解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⑤。
译文:
阮咸对音乐有很高的欣赏能力,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是神解。每次公会演奏音乐,他却觉得音乐不和谐。
- 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⑥,遂出阮为始平太守⑦。
译文:
他没有直接责备荀勖,就忌妒他,于是让阮咸做了始平太守。
- 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⑧。
译文:
后来有一个农民在田野里耕地时,得到了一个周朝时代的玉尺,这可能就是天下公认的标准尺。
- 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遂调律吕,正雅乐。
译文: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荀勖擅长音乐声律,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暗解”,就由他来调整音律,校正雅乐。
每当举行正式的仪式时,宫殿上的乐队演奏音乐,他亲自调整五音,全部都是和谐动听的。
阮咸对音乐有很高的欣赏能力,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是神解。每次公会演奏音乐,他却觉得音乐不和谐。
他没有直接责备荀勖,就忌妒他,于是让阮咸做了始平太守。
后来有一个农民在田野里耕地时,得到了一个周朝时代的玉尺,这可能就是天下公认的标准尺。
荀勖和阮咸都精通音乐和方术。他们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技艺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通过荀勖和阮咸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才华以及对音乐和音律的深入理解。
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对荀勖和阮咸两位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音乐和音律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诗歌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人的互动和内心活动,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同时,诗歌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技艺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