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箸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二钟入门,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诗句】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箸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二钟入门,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译文】
弹琴游戏最初起源于魏国的皇宫内,是用化妆箱进行的游戏。魏文帝在这游戏中技艺特别精湛,他用手巾角轻轻拍打着,没有一次不击中目标。有一个客人自称能行,皇帝就派他去试试。那客人拿着葛布头巾的一角,低着头在棋盘上轻轻拍打棋子,技艺比魏文帝还要高明。
陵云台楼观建造得非常精致巧妙,首先测定各种木材的重量,然后再进行构建,因此没有一根木头被风吹动过。虽然楼台很高很陡峻,但经常随风摇摆,然而始终没有倾倒的道理。魏明帝登上了这座楼台,因为感到它危险,于是另外用更大的材料来支撑它,结果楼台倒塌了。评论者认为是由于重量和力量的不平衡造成的。
韦仲将在书法上很有名。魏文帝为了安装榜文,让他爬上梯子书写,写完后他的头已经白了,所以他下令子孙后代不要再学习写字。
钟会在学识上有很高的造诣。荀氏兄弟是他的表亲,两人之间关系并不很好。荀氏家中珍藏着一把价值连城的宝剑,一直放在祖母钟夫人那里保管。钟会擅长书法,于是他模仿荀氏的手笔写一封信给祖母要回那把宝剑,但是后来他把信的内容偷走了。荀勖知道那是钟会写的却找不到证据,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报复的方法。后来钟氏兄弟花了一千万元买下了一座房子开始建造,当房屋建成之后非常精美华丽,但是却不能搬过去居住。荀氏非常善于绘画,于是他偷偷地跑到钟家门前画下了钟氏家族的大门,画中钟氏家族的太傅形象栩栩如生,衣着容貌都和平时一样。钟氏兄弟进入家门,看到这个画像后非常伤心落泪,那座房屋也因此荒废了。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魏文帝、韦仲将、荀勖、钟会等人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关于弹棋、书法、建筑等话题,同时也描绘了人物间的友情和矛盾。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及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诗歌的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诗中的“弹棋”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娱乐活动,玩家需用弹子击打棋盘上的棋子,使其落入指定区域。文中描述了魏文帝在这方面的技能非常高超,以至于他的手巾角都能准确打击到棋子。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魏文帝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智力和技能的重视。

“书法”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指用毛笔在宣纸或绢布上书写文字。韦仲将在书法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魏文帝甚至因为他的书法技艺而改变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这一部分突出了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

诗歌中还涉及了建筑技术、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例如,“陵云台楼观精巧”一句展示了建筑技术的精湛和园林设计的巧妙。钟兄弟花费巨资购买并建造的房子则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描述,展示了魏晋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