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这首诗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它描述了晋代竹林七贤的故事。这七位才俊,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被称为“竹林七贤”。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 注释:陈留(今河南开封)的阮籍、嵇康和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的山涛,他们的年龄差不多。而嵇康年纪更小,排在第三。参与这个聚会的人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琊的王戎。他们经常聚集在竹林之下,尽情享受酒肉的乐趣,因此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1.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
  • 注释:阮籍的母亲去世了,他为母亲守丧。当晋文王坐在座位上时,何曾也在座。何曾说:“现在您正在用孝道来治理天下,而阮籍因重丧在您的座位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国外,以此来整顿风气教化。”晋文王说:“嗣宗(阮嗣)这样哀伤颓废,你都不能为他忧虑,怎么说?况且他现在生病了还要喝酒吃肉,这是丧服应有的礼节!”
  1.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 注释:刘伶因为酗酒生病了,非常口渴。于是他向妻子要酒喝。他的妻子把酒和酒具都扔了,哭着劝说他说:“您酒喝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您必须戒酒!”刘伶说:“很好。我控制不了自己,只有到神前祷告发誓才能戒酒。那就给您准备些酒肉吧。”
  1. 妇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 注释:妻子听了这话就听从了。她准备了酒肉,在神坛前请刘伶祷告发誓。
  1.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 注释:刘伶跪下祷告说:“上天赐给刘伶一个美名——酒仙,他能一口气喝下一斛酒,五斗可以消除酒醉的症状。但妇人的话,千万不要听从!”说着就端起酒壶斟酒进肉,刘伶已经醉得趴在地上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竹林七贤的豪放不羁的生活以及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支持的情景,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诗中的“竹林七贤”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群体和文化符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