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恺既失权势,不复自检括。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裒败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门,拉(手罗)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箸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

任恺失去权势后不再检点自身行为,他的朋友和峤问他为什么看着元裒失败却不去救援。和峤回答:“元裒就像北夏门的城墙,自己想要倒塌,不是一根树枝能支撑起来的。”

刘道真年轻时在草泽中捕鱼,擅长歌唱且放声长啸,听者无不驻足欣赏。有一位老妇人认识他是一个非凡之人,非常喜爱他的歌声和长啸,于是杀了一只猪送给他。道真吃完后连声感谢也不说一声。老妇人发现他吃饱了却没表示感谢,又给他送了一只猪,吃了一半。然后送回给老妇人。后来道真担任吏部郎,那位老妇人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小令史,道真提拔了他。他不知道是母亲的恩情,问母亲才知道。于是拿着牛酒去拜访道真,道真说:“去吧,去吧,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你的恩情了。”

阮宣子经常步行,把一百钱挂在杖头上,到酒店里,就独自畅饮。尽管当时他是当世的贵客,也不肯亲自前去。

山季伦在荆州时,经常饮酒畅饮。当地人为他创作歌曲说:“山公时常醉酒,径直造访高阳池。日暮时分倒背着回家,茗艼不知所踪。又能骑着骏马,倒骑白接篱。举手询问葛强,如何比得上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葛强是山公的爱将,是并州的人。

赏析: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本文通过描述几位名士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举止来揭示魏晋时期名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其中“任恺失势”和“刘道真渔樵”两段描绘了他们在失去权势后仍然保持着本性自由的生活方式。而“阮宣子步行”和“山季伦酣饮”则体现了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淡然和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魏晋时期名士的独特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的重要途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