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

  1. 王子敬:指王献之。
  2. 会稽:古郡名,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3. 顾辟疆:东晋大臣、名士顾恺之之子,曾任吴兴太守、丹阳尹等职。
  4. 主人:指辟疆。
  5. 方:正在。
  6. 伧耳:鄙俗的耳朵。这里指自己。
    【译文】
    王献之自会稽经过吴地,听说顾恺之有名园,就先不认识主人,径直前往他家。正赶上顾恺之在宴请宾客喝酒作乐。献之游览完以后,指点着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态度傲慢,好像没有人一样。顾恺之勃然大怒说:“对主人傲慢,不合礼;以高贵的人的身份来骄慢人,不合道理。失去这两条,不值得和他在一起,真是鄙陋之人!”于是驱赶他的仆人出门。王献之独自留在车上转圈,顾恺之望着他一会儿都不离开,然后才叫仆人把食具送到门外。献之悠然自得,不屑一顾。
    【赏析】
    这首诗选自《世说新语》。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这首诗描写了王献之因仰慕其主人而上门拜访,但主人不识其人,待他游历完毕,却傲视其人,甚至不礼貌的驱走他的情景。诗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主人和王献之两个不同的形象,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王献之傲慢无礼,不顾礼节地对待主人,最终被主人所驱散,而顾恺之则以高尚的气节和风度对待客人,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主人和客人的不同行为进行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的真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和风尚,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