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平城遗虐,连兵大坛,东西狼顾,威形莫接,长安孤危,河、洛不戍,平阳二孽,世连土宇,拥率部落,控弦五万,东屯潼塞,任质军门。私署安西将军常山白广平练甲高平,进师汧、陇。北漠护军结驷连骑,提戈载驱。胡兰洛生等部曲数千,拟击伪镇,阖境颙颙,仰望皇泽。伏愿陛下给一旅之众,北临河、陕,赐臣威仪,兼给戎械,进可以厌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国威武,镇御旧京。使中都有鸣鸾之响,荒余怀来苏之德。谨遣使人赵绾驰表丹诚。
焘遣军屡败,乃自率大众攻之。吴又上表曰:
臣闻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昔中都失统,九域分崩,群凶丘列于天邑,飞鸮鸱目于四海。先皇慈怀内发,愍及戎荒,剪伪羌于长安,雪黎民之荼炭,政教既被,民始宁苏。天未忘难,祸乱仍起,猃狁侏张,侵暴中国,使长安为豺狼之墟,邺、洛为蜂蛇之薮,纵毒生民,虐流兆庶,士女能言,莫不叹愤。倾首东望,仰希拯接,咸同旱苗之待天泽,赤子之望慈亲。
诗句
第一段:今平城遗虐,连兵大坛,东西狼顾,威形莫接,长安孤危,河、洛不戍,平阳二孽,世连土宇,拥率部落,控弦五万,东屯潼塞,任质军门。私署安西将军常山白广平练甲高平,进师汧、陇。北漠护军结驷连骑,提戈载驱。胡兰洛生等部曲数千,拟击伪镇,阖境颙颙,仰望皇泽。伏愿陛下给一旅之众,北临河、陕,赐臣威仪,兼给戎械,进可以厌捍凶寇,覆其巢窟,退可以宣国威武,镇御旧京。使中都有鸣鸾之响,荒余怀来苏之德。谨遣使人赵绾驰表丹诚。
第二段:
焘遣军屡败,乃自率大众攻之。
译文
第一段翻译:
平城留下了战争的残虐,我们的军队在长安集结,东西观望,威势无法连接,长安孤立危险,河洛一带无人驻守,平阳的两个叛逆,世代拥有土地。我们率领着部落,拥有五万士兵,向东驻扎在潼关,任凭军队的指挥权落在我的手中。我私自任命了常山的白广平担任安西将军,并训练好甲胄和弓箭。我们向汧水、陇山进军。北部的护军骑着马奔驰而来,手拿戈矛。胡兰洛生的部曲有几千人,准备进攻假镇,整个地区都在期待您的恩泽。希望您能够给我一支军队,向北临近黄河和陕西,赐予我威仪,同时提供军事装备。进攻时,可以抵御敌人,摧毁他们的巢穴;撤退时,可以显示我国的威力,镇守旧都。让长安听到有吉祥的声音,荒废之地怀念您的恩德。恭敬地派遣使者赵绾快速上奏忠诚的心意。
第二段翻译:
拓跋焘的军队屡次失败,于是亲自率领大军攻打他们。
注释
关键词解释:
- 平城:指北魏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 长安:当时的中国古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 河、洛:指的是黄河和洛阳
- 东屯潼塞:向东驻扎在潼关要塞
- 中都:古代中国的都城
- 天无二日:古代中国的一个哲学思想,认为天只有一个太阳
- 九域:古代中国九州的统称
- 群凶:指历史上多次叛乱的诸侯
- 先皇:指北魏的皇帝
- 内发:发动或发起
- 愍及戎荒:表示对边境地区人民的关怀和保护
- 剪:消灭或清除
- 豺狼之墟:形容一个地方荒凉、荒芜
- 旱苗:比喻人民
- 慈亲:对父母亲的一种称呼或敬称
- 私署:私下委任或授予官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北魏皇帝拓跋焘对于平定战乱后国家治理与军事策略的思考和请求。诗歌从当前的战争状况开始描述,强调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作者提出了自己对于军事力量的需求和期望,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最后,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百姓的关心。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和责任感的政治宣言,同时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