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仰恩天时,以义伐暴,辄东西结连,南北树党,五州同盟,迭相要契。仰冯威灵,千里云集,冀廓除棒莽,以待王师,义夫始臻,莫不瓦解。虏主二月四日倾资倒库,与臣连营,接刃交锋,无日不战,获贼过半,伏尸蔽野。伏愿特遣偏师,赐垂拯接。若天威既震,足使奸虏溃亡,遗民小大,咸蒙生造。
太祖诏曰“北地盖吴,起众秦川,华戎响附,奋其义勇,频烦克捷,屡遣表疏,远效忠款,志枭逆虏,以立勋绩。宜加爵号,褒奖乃诚,可以为使持节、都督关陇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北地郡公。使雍、梁遣军界上,以相援接”
焘攻吴大小数十战,不能克。太祖遣使送雍、秦二州所统郡及金紫以下诸将印合一百二十一纽与吴,使随宜假授。屠各反叛,吴自攻之,为流矢所中,死。吴弟吾生率余众入木面山,皆寻破散。其年,太原民颜白鹿私行入荒,为虏所录,相州刺史欲杀之,白鹿诈云“青州刺史杜骥使其归诚”。相州刺史送白鹿至桑干,焘喜曰“我外家也”使其司徒崔浩作书与骥,使司徒祭酒王琦赍书随白鹿南归。遣从弟高梁王以重军延骥,入太原界,攻冀州刺史申恬于历城,恬击破之。杜骥遣其宁朔府司马夏侯祖欢、中兵参军吉渊驰往赴援,虏破略太原,得四千余口,牛六千余头。寻又寇兖、青、冀三州,遂及清东,杀略甚众。太祖思弘经略,诏群臣曰: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索虏》是一篇记载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历史文献。文章主要描述了拓跋焘如何通过军事手段实现对北方各族的统一,以及他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臣仰恩天时:我仰仗上天的恩泽与时机。
- 以义伐暴:用道义讨伐残暴。
- 辄东西结连:立即在东西两方向建立联盟。
- 南北树党:在南北两个方向树立党羽。
- 五州同盟:与五个州的势力结成同盟。
- 迭相要契:交替交换结盟的条件。
- 仰冯威灵:依靠皇帝的威严与力量。
- 千里云集:成千上万的军队从千里之外汇集而来。
- 冀廓除棒莽:冀望消灭割据一方的豪强。
- 以待王师:期待等待朝廷的军队来援助。
- 义夫始臻:正义之士开始集结响应。
- 莫不瓦解:无不土崩瓦解。
- 虏主二月四日倾资倒库:北魏统治者在二月初四倾尽国库储备。
- 与臣连营:与臣下联合军营对抗敌人。
- 接刃交锋:双方不断交火交战。
- 无日不战:每天都进行战斗。
- 获贼过半:缴获敌军超过半数。
- 伏尸蔽野:战场上倒下的尸体遮蔽了原野。
- 伏愿特遣偏师:恳请皇上派遣一支偏师支援。
- 赐垂拯接:希望皇上能赐予救援。
- 若天威既震:如果皇上的威严已经震动四方。
- 足使奸虏溃亡:足以促使奸邪的敌人溃败灭亡。
- 遗民小大,咸蒙生造:普通百姓无论大小都能得到拯救。
这段描述不仅展现了拓跋焘的军事策略和领导才能,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的严重影响。同时,这也体现了拓跋焘在政治智慧和道德观念上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