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始一男,心亦颇自娱。
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
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
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
婴孩无哭仪,礼经不可逾。
亲戚相问时,抑悲空叹吁。
襁褓在旧床,每见立踟蹰。
静思益伤情,畏老为独夫。
【注释】
- 年长始一男:年纪大了,生了一个儿子。
- 心亦颇自娱:内心也相当满足。
- 生来岁未周:出生时年幼。
- 奄然却归无:突然死去。
- 裸送不以衣:不给他衣服穿。
- 瘗埋于中衢:埋在了大道中间。
- 乳母抱出门:奶妈抱着孩子出门。
- 所生亦随呼:孩子也随着叫唤。
- 礼经不可逾:根据古礼不能超过。
- 亲戚相问时:亲戚间互相询问时。
- 抑悲空叹吁:抑制住悲伤,叹息不止。
- 襁褓在旧床:孩子还躺在摇篮里。
- 每见立踟蹰:每次看到都站着发呆。
- 静思益伤情:静静思考更让人伤心。
- 畏老为独夫:怕老是因为孤身一人。
【赏析】
《悼孩子》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在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全诗共六句,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面对孩子去世时的悲痛和无助,以及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首句“年长始一男”,表达了杜甫在晚年才得子的喜悦与满足感。然而,紧接着的第二句“心亦颇自娱”,则揭示了这种喜悦背后的无奈与悲哀——因为孩子的夭折,杜甫内心的欢乐瞬间化为乌有。第三句“生来岁未周”,更是直接描绘了孩子的年幼之死,凸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第四句“奄然却归无”,用“奄然”形容孩子的死亡状态,传达出一种突然而无法挽留的感觉。第五句“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则是对生死的直观描写,孩子被赤裸裸地送出家门,然后被埋葬在了人迹罕至的中逵。这里的“裸送”和“瘗埋”两个动作,既展现了孩子的不幸遭遇,也暗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用“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来表达孩子被带走时,连奶妈和孩子都跟着哭的场景。然而,“礼经不可逾”一句,则是对古礼的一种挑战与质疑。在这里,杜甫似乎在表达对古代礼法的不理解和不满,认为这些礼教束缚了人性,使得人们在面对亲情和生死时显得如此无力和无奈。
最后两句“亲戚相问时,抑悲空叹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在这里,杜甫不仅是自己的哀悼者,也是周围人的同情者。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只能叹息不已。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哀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此类悲剧的冷漠态度。
《悼孩子》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家庭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悲痛与无奈。同时,它也是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冷漠的一次深刻反思,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