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辙出郭门,绵绵东西道。
送死多于生,几人得终老。
见此切肺肝,不如归山好。
不闻哀哭声,默默安怀抱。
时尽从物化,又免生忧扰。
世间寿者稀,尽为悲伤恼。

诗句解释

1 双辙出郭门,绵绵东西道

  • “双辙”象征生命的两岔路,“出郭门”表示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未知的旅程。
  • “绵绵东西道”形容道路漫长且方向不定,比喻人生的旅途充满不确定性和艰辛。
  1. 送死多于生,几人得终老
  • 指出死亡是人生的自然过程,比活着更常见。
  • “几人得终老”表达了对长寿者的羡慕和感慨,暗示生命短暂、易逝。
  1. 见此切肺肝,不如归山好
  • 用“切肺肝”形容看到生命终结时的痛苦感受。
  • 表达一种向往自然、回归简朴生活的愿望,认为远离尘嚣能减轻心灵负担。
  1. 不闻哀哭声,默默安怀抱
  • 描述一种平静的心态,不再为他人的悲伤所动。
  • “默默安怀抱”体现了内心的安宁和对生死的自然接受。
  1. 时尽从物化,又免生忧扰
  • 认为人最终会归于自然,不必再担忧生死问题。
  • 强调顺应自然的哲学观念,即生命结束时无需过多痛苦。
  1. 世间寿者稀,尽为悲伤恼
  • 指出长寿之人极为罕见,多数人可能因此承受更多悲伤。
  • 表达对长寿者的同情与祝福,同时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译文与注释对比

译文
两条车辙从城外驶来,漫漫长路上西望无际。
送死的人远多于活下来的人,又有谁能终老天年?
目睹这些令人心碎的景象,还不如归隐山林更好。
听不到悲哀的哭声了,只能默默拥抱自己的怀抱。
岁月终将过去,随万物化为尘土,又免去了烦恼和忧虑。
世间长寿者寥寥无几,都因悲伤而心烦意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探讨了生死、自然和内心宁静的主题。诗人在描述人生旅途的同时,也反映了对死亡的淡然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设问等手法,表达了对长寿者的同情以及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