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代罗襦。
有时问却秦宫事,笑撚山花望太虚。
【译文】
我曾折下松枝做梳子,又用栗叶编成衣裳。
有时问起那秦宫旧事,笑着拈起山花望天空。
【注释】
- 游人(yuèrén):这里指华山的游人,即诗人的朋友。
- 太虚:指虚空。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游览华山时与朋友相聚的情景。
第一句“曾折松枝为宝栉”中的“宝栉”是一种古代妇女用的发饰。诗人将之比作珍宝,可见对华山之行的喜爱和珍视。
第二句“又编栗叶代罗襦”中的“罗襦”是指丝织品制成的衣服,这里用来象征朋友的深情厚意。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现了他对于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珍惜。
第三、四句“有时问却秦宫事,笑撚山花望太虚”,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往事的思考和感慨。他时而询问关于秦始皇的事情,时而笑着捻起山花望着天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现实的精神寄托。
这首诗通过对华山美景和游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