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闇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晚年因为视力下降而感到悲伤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诗句释义:

  1. 眼暗:形容视力不佳或视力严重下降。
  2. 早年勤倦看书苦:年轻时勤奋地读书,但后来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视力减退。
  3. 晚岁悲伤出泪多:晚年时,视力问题导致悲伤情绪增多,流泪也成为常态。
  4. 眼损不知都自取:视力受损,却不知道是由于长期用眼过度造成的。
  5. 病成方悟欲如何:疾病已经形成,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6. 夜昏乍似灯将灭:夜晚昏暗,仿佛灯光即将熄灭,形容视力不好时的视觉感受。
  7. 朝闇长疑镜未磨:早晨黑暗中,常常怀疑镜子是否磨得不够光滑,用来比喻视力不佳导致的困扰。
  8. 千药万方治不得: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都无法治愈视力问题。
  9. 唯应闭目学头陀:唯一能做的是闭上眼睛,像佛教修行者一样静心修炼,以此来应对视力问题。

译文:
早年勤奋读书,眼睛疲惫不堪;年老后悲伤哭泣,眼泪流个不停。眼睛受损是自己自找的,生病后才后悔莫及。
夜深人静时分,我仿佛看到灯就要灭了;清晨朦胧时,总觉得镜子没有磨亮。尝试过许多方法治疗,都无法根治视力的问题。
我只能选择闭上双眼,学习头陀的生活方式,以此面对自己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在晚年因视力问题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无奈。诗中“眼暗”一词直接点明了主题,而后面的诗句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种痛苦。

诗中的“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反映了年轻时的勤奋和努力,以及晚年时的悲伤和无奈。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叙述,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进一步揭示了视力问题的因果关系。作者认为,视力受损并非偶然,而是自己长期的不良习惯所导致的。这种认识让人深思,也引发了对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思考。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闇长疑镜未磨”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黑暗中的感受。这种描述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人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两句“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则提出了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虽然无法彻底治愈视力问题,但可以选择放下执念,像佛教徒一样静心修身。这种态度让人深思,也提醒我们要有一颗平静和宽容的心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