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注释】
- 西湖留别:作者在杭州西湖送别友人。
- 祖帐(zǔzhàng):饯行之宴的座位。
- 咽管弦:呜咽声,指送别的歌声。
- 翠黛:女子的青黑色画眉。
- 五马:古代高官所乘之车,这里借指官职。
- 皇恩:皇帝的恩泽。
- 绿藤阴下:指西湖边的柳树荫下,即白堤。
- 红藕花中:指湖中的荷花深处,即苏堤。
- 难别离:难以割舍。
- 就中难别是湖边:在此处离别,尤其令人难过的是离西湖不远。
【翻译】
我踏上旅途的时候,风烟弥漫,征途凄惨;送行的人坐在帐篷前,歌声悲切,管弦哀咽。不要为我留恋杭州的翠黛了!皇上只让我在这里住三年。西湖边上绿荫之下,铺着歌席,我们畅饮作乐;湖中荷花深处,停着船儿,我们泛舟游湖。回首望去,处处都是值得留恋的地方,其中最让人依依不舍的,莫过于这离情别绪的西湖了。
【赏析】
此为送别诗,诗人以西湖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与友人惜别的深情。首句写景,渲染气氛,二句直抒胸臆,表达惜别之情。三、四句点明惜别的缘由。五、六两句承上启下,用典抒情。最后两句写景,以景结情。全诗情感真挚自然,意境幽美动人。
首联先写离别的时地和环境氛围,“行色惨”,写出了诗人踏上征途时的凄清况味;“惨风烟”写出了诗人对前途茫然、茫茫然的心情,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惨”字既写出了诗人踏上征途时的凄清况味,也暗示出他此行的目的。“惨风烟”一句化用了《楚辞·招魂》中“风骚飒兮兰草芳,云云摐兮晦黄”的意思,以“惨风烟”来烘托诗人踏上征途时的凄清况味。“祖帐”,指饯行的宴席。《文选·潘岳<赠卢令》》:“余私祖道,感子之遗。”吕延济注:“祖道,饯别也。”“离声”指宴会上的歌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离声”就是宴席上的歌声。
次句“翠黛不须留五马”,意思是说,不必为我留恋杭州的翠黛山色了。“翠黛”,指青山,这里用来比喻友人。这句的意思是,不要为我留恋那青山绿水了。“皇恩”,指皇帝的恩泽,这是说朝廷只让我在京城做官三年,而没有将我长期留在杭州。“只许”,只允许……而已,含有不得已之意。“五马”,代指车马,这里指高官的车子。古人称高官的车驾为“五马”,所以这里“五马”就是指高官的车驾。“只许”一词,说明诗人是被召赴京做官的。“只许住三年”,说明诗人被派往京城的时间很短。
第三句“绿藤阴下铺歌席”,“绿藤”是指西湖边的杨柳,它垂挂下来,把道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歌席”是指宴席,也就是饯别的宴席。“歌席”是宴会的中心内容。
第四句“红藕花中泊妓船”。这句的意思是说,在这美丽的荷花深处,停泊着一只船呢。“红藕”是指荷花,荷花开时呈现出一片红色。“泊”,停泊、停船,这里指停船。“红藕花中”是地点,指荷花深处,即苏堤上。苏堤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州时修建的一条堤坝,堤上有亭,名为苏堤春晓。“泊妓船”指的是苏堤上停泊着一只船。“就中难别是湖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离别的这一刻,尤其令人难过的是离西湖不远。“就中”,就是在这个中间,指这个中间的某个地方。“难别”,很难离别,很难分别。“是湖边”,指西湖岸边。
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当时王维正在长安担任尚书右丞,不久又调至集贤院任校书郎,后来又因事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此时王维正处在仕途得意之时,但内心十分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