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注释
钵塔院如大师:指一位在佛教中具有崇高地位的大和尚。钵塔,通常指的是佛祖的遗钵,象征佛法的传承;塔则代表了修行者对佛陀的纪念和敬意。
百千万劫菩提种:意味着从无数劫前就已经种下了成为菩提树(即觉悟或成佛的种子)的种子。菩提树象征着智慧和觉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象征。
八十三年功德林:意指这位和尚在过去的八十三年里积累了大量的功德和善举。功德林是对僧侣修行成果的形象比喻,表示他们通过修行获得了精神上的成长和成就。
若不秉持僧行苦: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假设性的疑问,意思是如果这位和尚不坚持僧徒的生活和修行,他将无法感受到佛法带来的痛苦和修行过程中的困难。
将何报答佛恩深:暗示着如果不继续修行、不遵循僧徒的生活方式来修行佛法,那么他就无法回报佛祖给予他的深厚恩情。这是佛教教义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及其对获得佛果的必需性。
慈悲不瞬诸天眼:这里的“慈悲”指的是菩萨的心肠,能够怜悯一切众生;“诸天眼”则是佛教中描述菩萨神通广大的眼睛,能够洞察世间一切。这句话形容这位大和尚具有无边无际的慈悲之心和深邃的智慧,能够洞悉世间一切。
清净无尘几地心:这句话描绘了大和尚内心世界的纯净无暇,没有世俗的杂念和污染,只有一片清净之地。
每岁八关蒙九授:这里可能是指每年都会有八次或九次的传授和指导,用以形容这位大和尚所受到的教育或指导是非常频繁和全面的。
殷勤一戒重千金:这句话表达了这位大和尚对待佛教戒律的严谨态度和对戒律的重视程度,认为遵守佛教戒律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千金之重。
译文
赠给钵塔院如大师的诗一首
百千万劫种下菩提的种子,
历经八十三年修行得功德林。
如果未能坚持僧行苦修,
怎能报答佛恩深重?
慈悲如天眼普照,无尘地心生净,
每年传授教诲多次,戒律严格价值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钵塔院如大师的赞美与期待,展现了其作为佛教中一位重要人物的地位和形象。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大和尚修行品质的认可和对其未来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宗教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