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
巧言搆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
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注释】

  1. 含沙射人影:含沙射影,比喻暗中陷害别人。
  2. 虽病人不知:虽然病得很重,却不知道有人要加害于己。
  3. 巧言搆人罪:巧妙的言语可以构陷他人的罪过。
  4. 至死人不疑:以至于到了死者都不怀疑的地步。
  5.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摘走蜜蜂是为了杀爱子,遮住鼻子是为了杀宠妾。
  6.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弘恭和赵高阴谋陷害萧望和李斯。
  7.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阴德一定会有回报,但阴祸不会白白施加。
  8. 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人事可以欺骗,但天道终究不可欺。
  9.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明处就有刑罚,暗处就有神灵。
  10.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如果侥幸免于一死,不要因为自己的私心喜悦,否则死后会遭到鬼神的惩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行为和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含沙射人影”,寓意深远,暗指历史上的一些行为都是通过隐蔽的手段来达成目的,这种手段往往带有恶意和欺骗性。诗人用“含沙”来比喻这种行为,形象生动,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战争中,人们常以沙子作为武器,用以迷惑对方。

诗人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如“巧言构人罪”的萧望、“掇蜂杀爱子”的赵高等,这些行为都充满了恶意和欺骗。诗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上一些不道德行为的谴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现实生活,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侥幸而忘记历史的教训。诗人用“苟免勿私喜”来警示人们,即使能够侥幸逃脱一次惩罚,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忘记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最后两句“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则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强调无论在光明还是黑暗的地方,都有正义和邪恶的存在。诗人用“刑辟”和“神祗”来象征正义和惩罚的力量,表明无论在哪里,都应该遵守道德规范,避免走向罪恶的道路。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善恶是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善良价值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