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题目为《和答诗十首·其二·和阳城驿》。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道州已矣,往者不可追:
  • “道州”指唐代湖南道州的地方长官阳城。
  • “既已矣”表示已经过去,无法挽回。
  • “往者不可追”表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法再追回。
  1.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 “何世无其人”表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人出现。
  • “来者亦可思”表示未来的人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1.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 “愿以君子文”表示希望用君子的文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 “告彼大乐师”表示将君子的文采告诉那个伟大的乐师。
  1.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 “附于雅歌末”表示把君子的文采附在雅歌的最后部分。
  • “奏之白玉墀”表示把君子的文采演奏在白玉台阶的旁边。
  1.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 “天子”指皇帝或者君主。
  • “闻此章”表示听到了这首诗。
  • “教化如法施”表示皇帝或者君主按照诗歌中的道理去治理国家。
  1.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 “直谏从如流”表示正直的大臣像流水一样,顺从地提出意见。
  • “佞臣恶如疵”表示奸诈的大臣像瑕疵一样,让人讨厌。
  1.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 “宰相”指高级官员。
  • “闻此章”表示听说了这首诗。
  • “政柄端正持”表示宰相执政的原则是正直的,不会被歪曲。
  1.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 “进贤不知倦”表示追求有才能的人永远不会感到疲倦。
  • “去邪勿复疑”表示去除邪恶的人不需要再有任何疑虑。
  1.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 “宪臣”指执法公正的官员。
  • “闻此章”表示听说了这首诗。
  • “不敢怀依违”表示执法的官员不会有所保留或犹豫。
  1.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 “谏官”指直言进谏的官员。
  • “闻此章”表示听说了这首诗。
  • “不忍纵诡随”表示直言进谏的官员不忍心放纵邪恶的行为。
  1.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 “然后告史氏”表示然后把这件事告诉史家。
  • “旧史有前规”表示历史上已经有先例可以借鉴。
  1.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 “若作阳公传”表示如果写一篇关于阳城的传记。
  • “欲令后世知”表示希望能够让后人了解他的故事。
  1.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 “不劳叙世家”表示不需要详细叙述家族背景。
  • “不用费文辞”表示不需要过多华丽的文字修饰。
  1.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 “但于国史上”表示只要在国史上记载就可以了。
  • “全录元稹诗”表示要全文记录元稹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