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和答诗十首·其七·和松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中松树,一年四季都沐浴在朝阳的光辉里。
注释:“亭亭”形容词,形容树木挺拔的样子。“生”在这里有生长、茂盛的意思。“朝阳”指早晨的阳光。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译文:茂密的树枝直插云霄,每一根都有百尺之长。
注释:“森耸”形容树木非常茂盛的样子。“参天”意为直插到天空。“柯条”指树枝。“百尺长”表示极其高大。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译文:路旁的槐树虽然被尘土覆盖,但仍然坚韧不屈地矗立着,两旁的道路因此变得宽敞平坦。
注释:“漠漠”形容灰尘很多,模糊不清。“康庄”指平坦的道路。“两两夹”表示槐树成行排列。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译文:槐树婆娑多姿地覆盖大地,其枝干也平常无奇。
注释:“婆娑”形容树木或人的舞蹈动作。“低覆”表示低垂着覆盖。“寻常”意为平常、普通。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译文:到了八月,白露时节来临,槐树叶子开始变黄。
注释:“白露”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向秋季过渡的开始。“次第”指逐渐。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译文:到了年底,山上覆盖了厚厚的积雪,松树的颜色显得深沉而苍绿。
注释:“岁暮”指一年的结束。“郁青苍”形容颜色深重且鲜明。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译文:就像君子的心志一样,坚持操守不畏严寒(比喻)。
注释:“彼”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槐树,这里用“君子心”来比喻它。“秉操”即持有操守。“贯冰霜”形容意志坚强,能够抵御寒冷。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译文:而像小人物的面相,随着环境的冷暖变化,表现出各种情绪和态度。
注释:“此”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松树,这里用“小人面”来比喻它。“变态”形容人或事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形态或行为。“随炎凉”指随遇而安,顺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译文:大家都认为松树胜过槐树,真心想要在路边栽种它。
注释:“共知”意为共同认识到。“诚欲”表示真心希望。“栽道傍”意思是在道路旁边种植。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译文:用粪土来种植名贵的草药,但草药终究不会有芬芳。
注释:“粪土”指泥土,这里用作比喻,意指普通的肥料。“瑶草”是指珍稀的草药。“终不芳”意为最终不会芳香。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译文:还可以用斧头砍伐,将它加工后用来建造房屋的横梁。
注释:“尚可以”表示还能够使用某种材料。“斧斤”指斧头等工具。“伐之为栋梁”意味着将木材加工成建筑用的横梁。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译文:如果为了君主的利益而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即使为此牺牲也会有所回报,能够为君主建立宏伟的殿堂。
注释:“杀身”即牺牲生命。“获其所”意味着得到应有的回报或好处。“明堂”指古代帝王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这里借指宏伟的建筑或成就。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译文:否则的话,就只能活到老死,最终在南边的山冈上度过余生。
注释:“不然”意为如果不这样。“终天年”意指生命的终结。“老死在南冈”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译文:我不愿意像那些枝叶一样卑微随俗,愿意像槐树那样坚韧地行走。
注释:“亚枝叶”意为依附于细小的枝叶,没有主见,随波逐流。“低随槐树行”意指保持自己的本色,不随波逐流。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松树和槐树的不同特质,表达了诗人对于品质高尚者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观念的不屑。松树象征着坚定不移、正直不阿的品质,而槐树则代表着随波逐流、缺乏原则的行为。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