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愚且惷,我命薄且屯。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举两足,学人踏红尘。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咏拙》。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译文:天生的才能有聪明与愚钝之分,这是无法改变的本性。
    注释:禀(bǐng)——生来、出生时;巧——聪明;拙——愚笨。
    赏析:这里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性格特点的认知,他认为人的智慧或愚昧是由天生的才能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他以“拙”自比,表明自己的天分并不高,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2.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译文:上天赋予的才华或命运,是不能被移动的。
    注释:赋(fù)——天赋;命(mìng)——命运或天意。
    赏析:这里强调了天赋和命运的不可更改,意味着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李白在这里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接受。

3-6. 我性愚且惷,我命薄且屯。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译文:我本性愚蠢而且固执己见,我的命途坎坷且多难。问我怎么知道这些,是因为我有所了解。
注释:愚——愚蠢;惷——固执;薄——不顺利;屯——困难重重。
赏析:这三句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性格和命运的不满和反思。他认为自己虽然笨拙,但通过观察和学习,还是能够有所领悟的。

7-9. 亦曾举两足,学人踏红尘。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译文:我曾经尝试着用两条腿走路,试图在世间浮沉。从那里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笨拙,就像轮子一样不能转动。
注释:红尘——指世俗世界;从兹——自此、从那以后;解(jiě)——能够理解。
赏析:这里描述了李白在学习人生道理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10-15. 亦曾奋六翮(hé),高飞到青云。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译文:我也曾用力挥动翅膀,飞得非常高,冲上云霄。从那里我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即使受挫也不会停留太久。
注释:六翮(hé)——指鸟的翅膀;青云——指天空;逡巡(qūn xún)——徘徊不进的样子。
赏析:这四句诗描绘了李白曾经有过的雄心壮志和挫折后的感悟。

16-18.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译文:我羡慕富贵却厌恶卑微,喜欢富有却痛恨贫穷。在这个天地之间,我和别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慕贵——羡慕高贵;厌贱——厌恶低贱;乐富——喜欢富裕;恶贫——痛恨贫穷。
赏析:这里表达了李白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他既羡慕富贵,又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也意识到,这种追求并不能真正改变他的命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19-24.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译文:如果这样的命运就是如此,那么反而成为了一种苦痛。因此,我只能安于现状,虽然生活困顿但我仍然感到快乐。
注释:苟(gǒu)——既然……就;欣欣——形容心情愉快。
赏析:这里反映了李白对于人生境遇的一种超然态度。尽管他的生活可能并不富裕,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接受了现实,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25-27.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门。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译文:我建造了茅草房屋作为住所,用竹篾编制门扇。我用布缝制衣服,用谷物充作餐食。
注释:葺(qì)——修理;编(biān)——编织;裳(cháng)——古代长衣;庖(páo)——厨房;庖(páo)——烹调用的锅。
赏析:这部分描绘了李白简朴的生活方式,通过亲手打造简陋的居所来体现他超脱物质欲望的精神境界。

28-30.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译文:我静静地阅读古人的书籍,悠闲地在渭水边钓鱼。我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以此来度过余生。
注释:渭(wèi)——古河名,在今陕西省。
赏析:最后两句诗反映了李白晚年的闲适生活态度。他选择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