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
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
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
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
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
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注释】
过:经过。
骆山人野居小池:骆山人(作者自指)的野外居所,小水池。
茅覆:用茅草盖顶。
环堵:周围墙壁。
方丈沼:方形的水塘。
红芳:荷花的花。
白颈:白色的颈子,指鱼。
拳石:形状像手臂一样的石头。苔苍翠:长着青苔的石头显得苍翠。
尺波:一尺长的波浪。烟杳渺:烟雾茫茫,看不清。
有:存在。
无:不存在。
丘园:丘陵园林,这里泛指隐居的地方。
何乃:哪。
独:独自。
多:数量多。
【赏析】
《过骆山人野居小池》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全诗以水为中心,从水的不同角度描写自然景物,并结合自己的感受,抒写了对名利的厌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描绘了骆山人在野居小池中亭台楼阁的景色,用“茅覆”和“环堵”来形容亭台楼阁,既表现了其简陋,又表现出了与自然融合的景象。
第二句“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则进一步从水中的荷花、鱼鸟等细节来描绘小池的美景,通过荷花的红、鱼鸟的白,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风景画。
第三句“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通过“拳石”、“苔苍翠”这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将小池中的岩石、青苔都描述得栩栩如生,而“尺波烟杳渺”则进一步衬托出小池的幽静之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第四句“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则是对小池美景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则描绘了小池周边的环境,通过“门”和“路”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小池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而“奔走无昏晓”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忙碌奔波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喧嚣与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小池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