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馀,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仆多见孙。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注释】

南亭:亭名,位于城南。含桃:又名人桃,落叶灌木。实:果实。落:凋落。红薇:草的一种。熏:香气。冉冉:缓缓。三月:指暮春时节。城上:在城墙之上。独:独自。持:端着。一杯酒:指饮宴的酒。南:方位词,南边。送残春:送春天结束。晚莺:黄昏时鸣叫的黄莺鸟。五十馀:年已五十有余。刺史:古代官名,主管一郡或一方之行政事务。二千石:汉代官俸,月受米二斛以上为二千石。不:不称职。三品官:指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老于我身:年纪超过我。零落无一分:指仕宦生涯已尽。分:尽。亲故:亲戚朋友。半为鬼:指亲友中死去一半。僮仆:仆人。见孙:见到孙子。念此:想到这些。聊:姑且。逢酒且欢欣:遇到美酒就高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客至南亭,面对落花、夕阳及送别的友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岁月流逝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含桃实已落,红薇香尚熏。”这两句是说,含桃(人桃)的果实已经落下了,而红花的藤蔓却散发着香气。含桃即人桃,是一种落叶灌木,其果实可以食用,古人常用来比喻青春易逝、美好时光不再。红薇则是另一种植物,其香气浓郁,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这两句诗通过对这两种事物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美好时光的逝去。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这两句是说,春天渐渐过去,晚莺在城头上鸣叫。这里的“冉冉”是慢慢地、渐渐的意思,而“三月尽”则是指春光将尽,春天即将结束。晚莺在城头上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即将消逝,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接下来两句诗是:“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这里的“独”字,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对朋友的不舍。他端着一杯美酒,站在南亭中送别即将离去的朋友。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送别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不舍。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这两句是说,酒喝到一半的时候,诗人忽然唱起了歌。他的歌声中似乎蕴含着某种深意。这里的“歌中何所云”是一个疑问句,询问诗人的歌声究竟要表达什么内容。这可能是他在送别之际,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反思或对友情的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诗是:“云我五十馀,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这四句诗是对前面几句诗的总结和深化。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已经五十余岁,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老人。这是因为他虽然年纪不小,但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追求。其次,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的官位,虽然他只是一个刺史,但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低。最后,他还提到了其他官员的情况,许多高官都已经离世或者退休,而他还活着。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