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
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
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
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
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
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
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
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朱陈村》。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诗句解释:

  • “朱陈村”:这是诗题,指的是徐州丰县的一个村庄。
  •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描述了朱陈村的地理位置,位于丰县。
  •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村子离县城有百余里,周围是茂盛的桑麻。
  •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描述村里的妇女在井水中汲水,男人在山上砍柴。
  •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妇女在井中汲水,男子在山上砍柴。
  •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由于远离县城,官员的事情很少,山中的生活风俗淳朴。
  •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有钱的人不去经商,年轻人也不去参军。
  •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每家每户都守着自己的产业,即使年老也不愿离开村子。
  •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生时是村民,死后化为尘土仍留在村里。
  •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田野里的老人和小孩相见,都感到非常高兴。
  •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村子只有两户人家,世代通婚。
  •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亲近的住在一起成为家族,年纪稍长的有群体活动。
  • “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黄酒和鸡肉是节日时的佳肴,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庆祝。
  •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活着的人不需要远行,结婚时选择邻居作为新娘或新郎。
  • “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死亡的人很快就安葬,墓地围绕整个村子。
  •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人们既能够安心地生活又能安宁地死去,身体和灵魂都不会受苦。
  • “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这样的原因使得许多人长寿,甚至能看到他们的子孙。
  •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我出生在一个讲究礼义的乡里,从小失去了双亲。
  • “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我努力学习分辨是非,但是只给自己带来辛苦。
  •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世俗认为名声和教育很重要,士人重视成婚。
  • “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用这种方式来束缚自己是错误的人。
  •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十岁时就能阅读书籍,十五岁时能够撰写文章。
  • “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二十岁时被选为秀才,三十岁时成为谏官。
  •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下面是妻子和儿女,上面是父母和君王的恩情。
  • “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继承了家族的重任并为国家服务,但自己却不贤明。
  •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回忆过去刚到京城时,现在已经度过了十五年。
  • “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曾经独自一人乘坐小船去了楚国,又骑马穿越了秦国。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通过描绘一个村庄的日常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稳定、尊重传统的向往。诗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争斗,生活在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环境中。他们重视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尊重传统习俗,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人们对个人成就的追求,如年轻一代努力求学、成年后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