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夜闻歌者 —— 在夜晚,我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歌谣。
- “夜”:时间背景,指夜晚。
- “闻”:动词,表示听见声音。
- “歌者”:指唱歌的人。
- 夜泊鹦鹉洲 —— 我在这宁静的夜晚停靠在鹦鹉洲。
- “夜泊”:夜间停船。
- “鹦鹉洲”:一个具体的地点,可能是指长江中的一个小岛或沙洲。
- 江月秋澄澈 —— 江上的月亮清澈明亮,秋色更加分明。
- “江月”:指的是江面上的月亮。
- “秋澄澈”:秋天的江水显得格外清澈透亮。
- 邻船有歌者 —— 隔壁船上有位歌手正在唱歌。
- “邻船”:指的是靠近我的船。
- “歌者”:擅长唱歌的人。
- 发词堪愁绝 —— 他唱出来的歌词非常悲伤,让人感到心痛。
- “发词”:开始唱歌。
- “愁绝”:表达极度的悲伤。
- 歌罢继以泣 —— 歌曲结束后,他接着哭泣。
- “歌罢”:歌曲结束。
- “继以泣”:紧接着哭泣。
- 寻声见其人 —— 寻找声音的来源,发现了唱歌的人。
- “寻声”:寻找声音的方向。
- “见其人”:看到唱歌的人。
- 有妇颜如雪 —— 这位女子的面容如同雪花一样洁白。
- “有妇”:这里指的是那位唱歌的女子。
- “颜如雪”:面容像雪一样纯净无瑕。
- 独倚帆樯立 —— 她独自靠在船舷上站立着。
- “独倚”:独自靠着。
- “帆樯”:船的帆和桅杆。
- “立”:站立。
- 娉婷十七八 —— 她姿态优雅,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 “十七八”:大约是17到18岁之间的年纪。
- 夜泪如真珠 —— 夜晚她的泪水就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 “夜泪”:夜晚流下的眼泪。
- “如真珠”:像真的珍珠般晶莹。
- 双双坠明月 —— 这些眼泪仿佛一对对地落在了明亮的月光下。
- “双双”:成对出现。
- “坠”:落下。
- “明月”:明亮的月光。
- 借问谁家妇 —— 询问这歌声背后是谁家的妇女。
- “借问”:顺便打听一下。
- “谁家妇”:哪家的妇女?
- 歌泣何凄切 —— 她唱歌时带着如此深切的哀伤。
- “歌泣”:唱歌伴随着哭泣。
- “何凄切”:为什么如此悲痛?
- “低眉终不语”:低下头,最终没有说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江边听到邻船唱歌的情境。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一位年轻女子的美貌以及她因歌声引发的悲伤情绪。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对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