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迁谪地,洛阳离乱年。
烟尘三川上,炎瘴九江边。
乡心坐如此,秋风仍飒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赏析意境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忆洛下故园”一句是全诗的总领句,点明全诗的主题。诗人回忆自己被贬谪到九江时的情景,心中不免生出许多的感慨。首联中,“浔阳迁谪地”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地方;“离乱年”则写出了诗人被贬谪的缘由。颔联中,“烟尘三川上”“炎瘴九江边”,写诗人在九江的所见所感。颈联中,“乡心”两句,诗人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尾联中,“秋风仍飒然”则是诗人借秋风来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
【答案】
示例:此词写作者被贬谪到浔阳时的回忆。首联交代了被贬的地点和缘由;第二联写了九江的景色;第三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末句借秋风抒发自己的哀怨。
译文:我被贬谪到浔阳,那是因罪被贬谪的地方,那时正是洛阳动乱的年头。三川上弥漫着尘土,九江边长满了瘴气。我的家乡之思如此强烈,而秋天的风依然萧瑟。
赏析:词人以“忆洛下故园”为总领句,点明全词的主题。“洛下故园”即洛阳。洛阳本是诗人的故乡,但作者却说“洛下故园”是被谪之地,这正说明他此时的处境是何等凄凉。首句中的“故园”二字,饱含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对洛阳的深深怀念。“离乱年”一句交代了被谪的原因。从历史背景来看,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国势衰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导致国家动乱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被贬谪到九江,其心情之沉重可想而知。“三川”指黄河的下游地区,这里用来形容战争造成的破坏和灾难。“炎瘴九江边”一句写诗人在九江的所见所感,“炎瘴”一词,既形容气候酷热潮湿,又暗示了社会的混乱和战乱带来的痛苦。“乡心坐如此”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乡心”即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里指的是远离家乡的心情。“如此”表示程度,强调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多么强烈。“秋风仍飒然”一句则是诗人借秋风来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秋风”不仅指自然界的秋风,更指战乱中人们所感受到的一种凄冷的气氛。这里的“飒然”是形容秋风的吹拂声,也是形容诗人内心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