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今早天气寒,郎君应不出。
又无宾客至,何以销闲日。
已向微阳前,暖酒开诗帙。
注释:
-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 青衣:古代官署中负责传递消息的仆人或侍女。
- 平旦:早晨。
- 盥栉:洗漱梳妆,准备早晨的仪容。
- 今早天气寒,郎君应不出。
- 天气寒:天气寒冷。
- 郎君:这里指诗人自己。
- 应不出:应该不出来。
- 又无宾客至,何以销闲日?
- 闲日:没有事情的日子,闲暇的时光。
- 已向微阳前,暖酒开诗帙。
- 微阳:微弱的阳光。
- 诗帙:诗册,指诗歌集。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今早天气寒,郎君应不出。
又无宾客至,何以销闲日。
已向微阳前,暖酒开诗帙。
注释:
天涯知有鸟窠名出自《鸟窠和尚赞》,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作者是:白居易。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释义是:天涯海角都知晓有鸟窠这个地名。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拼音读音是: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天涯知有鸟窠名是《鸟窠和尚赞》的第4句。 天涯知有鸟窠名的上半句是:
曾结草庵倚碧树出自《鸟窠和尚赞》,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作者是:白居易。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释义是:曾结草庵倚碧树:曾经搭建草屋,靠着绿树而居。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拼音读音是: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曾结草庵倚碧树是《鸟窠和尚赞》的第3句。 曾结草庵倚碧树的上半句是
一纳麻衣称道情出自《鸟窠和尚赞》,一纳麻衣称道情的作者是:白居易。 一纳麻衣称道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纳麻衣称道情的释义是:一纳麻衣称道情:意为和尚穿上简单的麻衣,自称是追求道情的人。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简朴的麻布衣服,常用来象征清贫的生活和出家人的朴素;“道情”则是指对佛教或道家等宗教教义的追求和修行。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生活方式的赞赏,认为他虽衣着简朴,却一心向道
形羸骨瘦久修行出自《鸟窠和尚赞》,形羸骨瘦久修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释义是:形羸骨瘦久修行:形容和尚修行时间久远,形体消瘦,骨瘦如柴。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拼音读音是: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是《鸟窠和尚赞》的第1句。
吁嗟乎驺虞出自《驺虞画赞》,吁嗟乎驺虞的作者是:白居易。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释义是:“吁嗟乎驺虞”中的“吁嗟乎”是感叹词,表示惊叹或赞叹的情感,而“驺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吉祥之兽,通常用来象征美好或仁慈。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对驺虞表示赞叹和钦佩之情。 吁嗟乎驺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吁嗟乎驺虞的拼音读音是:xū jiē hū zōu yú。
后不见来者出自《驺虞画赞》,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释义是:后不见来者:指身后没有继承者或追随者。 后不见来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后不见来者的拼音读音是: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后不见来者是《驺虞画赞》的第20句。 后不见来者的上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后不见来者的下半句是:吁嗟乎驺虞。
前不见往者出自《驺虞画赞》,前不见往者的作者是:白居易。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释义是:前不见往者:指前面看不到过去的人或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 前不见往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前不见往者的拼音读音是:qián bù jiàn wǎng zhě。 前不见往者是《驺虞画赞》的第19句。 前不见往者的上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经结束了。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8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 已矣夫。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前不见往者。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已矣夫,已矣夫
已矣夫出自《驺虞画赞》,已矣夫的作者是:白居易。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释义是:已矣夫:表示感叹,相当于“唉”或“啊”,用于表达遗憾、惋惜或感叹的情绪。 已矣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矣夫的拼音读音是:yǐ yǐ fū。 已矣夫是《驺虞画赞》的第17句。 已矣夫的上半句是:孰知之乎。 已矣夫的下半句是:已矣夫。 已矣夫的全句是:已矣夫,已矣夫
孰知之乎出自《驺虞画赞》,孰知之乎的作者是:白居易。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释义是:“孰知之乎”意为“谁知道呢?”或“谁又能知道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孰知之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风格是:诗。 孰知之乎的拼音读音是:shú zhī zhī hū。 孰知之乎是《驺虞画赞》的第16句。 孰知之乎的上半句是: 是耶非耶。 孰知之乎的下半句是: 已矣夫。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外强火未退,中锐金方战。 一夕风雨来,炎凉随数变。 徐徐炎景度,稍稍凉飙扇。 枕簟忽凄清,巾裳亦轻健。 老夫纳秋候,心体殊安便。 睡足一屈伸,搔首摩挲面。 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 俯观游鱼群,仰数浮云片。 闲忙各有趣,彼此宁相见。 昨日闻慕巢,召对延英殿。 注释: - 外强火未退:指外部的强敌尚未完全消除或退去。 - 中锐金方战:内部力量正在激烈斗争。 - 一夕风雨来
老热 一饱百情足,一酣万事休。 何人不衰老,我老心无忧。 仕者拘职役,农者劳田畴。 何人不苦热,我热身自由。 卧风北窗下,坐月南池头。 脑凉脱乌帽,足热濯清流。 慵发昼高枕,兴来夜泛舟。 何乃有馀适,只缘无过求。 或问诸亲友,乐天是与不。 亦无别言语,多道天悠悠。 悠悠君不知,此味深且幽。 但恐君知后,亦来从我游。 注释: 1. 一饱百情足:指吃一顿丰盛的食物可以满足各种情感和需求。 2.
【注释】 府:这里指官府。 西亭:即西亭馆,是宋代官员休憩之地。 纳凉归:纳凉是说在亭子里乘凉,归是说回家。 夏浅:夏天的天气不炎热。 绿槐阴:指树荫下,绿意盎然。 宽衫解领:宽衫是指宽松的衣襟,解开衣领,可以更舒服些。 马稳人拢辔:马儿拴好,人也系紧了缰绳。 面上凉风:脸上感觉到凉爽的风。 眼前无俗事:眼前的世界没有了烦心事。 路经府门:经过官府的大门。 落日照官次:黄昏时分
【解析】 “懒放”即“慵放”,指慵懒散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早上我喜爱一床暖洋洋的太阳,晚上我喜欢炉火的温暖。床暖、日高,我安然入睡;夜深、炉温,我端坐不眠。 “雀罗门懒出”,指喜欢在室内闲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喜欢在室内闲坐,懒得出门。 “鹤发头慵裹”,指喜欢自己头上包着布,头发白了也不去理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喜欢自己头上包着布,头发白了也不去理它。 【答案】 示例1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褐绫袍厚暖,卧盖行坐披。 - 穿着褐色绫袍,感到温暖舒适,无论是躺下还是坐着都穿着它。 2. 紫毡履宽稳,蹇步颇相宜。 - 穿着紫色的毡制鞋子(可能是布鞋或者软底靴),走路很稳当。 3. 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 - 脚舒服得忘记了鞋子,身体舒服得忘记了衣服。 4. 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 - 何况我的心境更加舒适了,连是非都忘记了。 5. 三适今为一,怡怡复熙熙。 -
【注释】 水南冠盖地:洛阳城南是王公贵人的聚居之地。 城东桃李园:东城有桃李园,是贵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淑景方霭霭:春日阳光照耀下,大地一片和煦,景色美好。 游人稍喧喧: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喧闹之声渐起。 年丰酒浆贱:丰收之年,粮食丰收,酒价便宜。 日晏歌吹繁:太阳落山时,歌声和吹奏声渐渐增多,热闹非凡。 华发映朱轩:老翁头发花白,却依然在华丽的马车上,映着红色车帘。 从容三两人: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