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冠盖地,城东桃李园。
雪消洛阳堰,春入永通门。
淑景方霭霭,游人稍喧喧。
年丰酒浆贱,日晏歌吹繁。
中有老朝客,华发映朱轩。
从容三两人,藉草开一尊。
尊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论。
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
【注释】
水南冠盖地:洛阳城南是王公贵人的聚居之地。
城东桃李园:东城有桃李园,是贵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淑景方霭霭:春日阳光照耀下,大地一片和煦,景色美好。
游人稍喧喧: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喧闹之声渐起。
年丰酒浆贱:丰收之年,粮食丰收,酒价便宜。
日晏歌吹繁:太阳落山时,歌声和吹奏声渐渐增多,热闹非凡。
华发映朱轩:老翁头发花白,却依然在华丽的马车上,映着红色车帘。
从容三两人:从容不迫,只有三四个人。
藉草开一尊:在绿草地上铺开草席,摆放美酒。
尊前春可惜:可惜春光易逝,不能久留。
身外事勿论:不必为世俗的事情而烦恼。
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明天要去什么地方?去赵村赏杏花吧。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写在洛阳春游时的感慨。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及与友人相聚的快乐。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以“水南冠盖地”写春游的地点,洛阳城南是王公贵族的聚居之地,城东则有桃李园,东城有桃李园,是贵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水南”“东城”两个地点的设置,使洛阳城的繁华景象跃然纸上。
次句“城东桃李园”承接上文,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桃花盛开,李花怒放,正是赏花的好时节。“水南”与“城东”两处,既是诗人春游的地点,也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雪消洛阳堰,春入永通门。”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冰雪融化之后,洛阳的运河堤坝变得平坦宽阔;春风吹拂之下,永通门一带的街道两旁柳树依依,桃花绽放,景色迷人。
第三句“淑景方霭霭,游人稍喧喧”,描绘出洛阳城内春意浓郁的景象。阳光照耀下的大地一片和煦,春色迷人;游客们也纷纷前来游览,喧闹之声渐起。
第四句“年丰酒浆贱,日晏歌吹繁”,描绘出春日里酒价便宜、歌声悠扬的情景。丰收之年,粮食丰收,酒价便宜;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第五句“中有老朝客,华发映朱轩。”描绘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与年轻的客人相会的场景:这位老翁头发花白,却在华丽的马车上,映着红色车帘。这既是一种生活场景的描写,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岁月无常的感慨。
第六句“从容三两人,藉草开一尊。”则描绘出一群好友相聚饮酒的情景:他们从容不迫地聚在一起,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这既体现了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第七句“尊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论”,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在这美妙的春光中,诗人不禁感叹时光飞逝,春光易逝;然而这些世俗之事却不值得太过忧虑。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令人深感敬佩。
第八句“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则是对诗人出游目的的描绘。他要去一个地方——赵村赏杏花。这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以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洛阳春日图,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状态。同时,诗人通过与友人相聚饮酒、赏花等活动,表达了对友情、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