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
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
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
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
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都五顷田。
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
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
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

达哉乐天行

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

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

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

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

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都五顷田。

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

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风眩。

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

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

【注释】:

①达哉达哉白乐天:白居易,字乐天,自称“白”,这里说“达哉达哉”。

②分司:指分官。古代中央政府各部、院、寺、监的长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关,称为“分司”。

③七旬才满冠已挂:指诗人七十一岁时,已经七十六岁了。

④半禄:指俸禄的一半,因唐代官员俸禄为月给银两,每月发给一半,所以称“半禄”。

⑤或伴游客:有时陪伴游客。

⑥或随山僧:有时跟随着僧人。

⑦二年:两年。这里指从开元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735-759),共三年的时间。

⑧门庭多草厨少烟:意思是家中庭院里长满了荒草,厨房里没有炊烟。

⑨庖童:厨师小童。

⑩侍婢:贴身女仆。

⑪妻孥:妻子和儿女。

⑫甥侄:侄子和侄女。

⑬尔:你。

⑭薄产:微薄的财产。

⑮先朝:先祖。

⑯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生命短暂。

⑰夜泉:晚上的泉水,比喻死亡。

⑱未归且住:如果还没回来就暂且住下吧。

⑲饥餐:饿了吃。

⑳安:安心。

㉑死生:生死。

㉒可:可以。

㉓无:没有。

㉔无不可:没有不可以的事情。

㉕达哉达哉白乐天:这是一首题诗,作者自题名为《乐天行》。

【赏析】:

这是一首以乐天自况的题咏诗。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任江州司马,至元和十二年(817)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在浔阳江头度过了近四年的谪居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浔阳江头写的。全诗通过描写自己在江州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情绪。

首联点明白居易的身份是分司东都的京官。颔联写他到江州后生活困窘,俸禄只有一半,而自己还欠了债,生活十分艰难。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

颈联写到白居易有时陪朋友外出游玩,有时又跟和尚谈玄修道。这反映了他厌倦世俗生活的心境。尾联则写到了他在贫病交加之中,仍能饮酒作乐的闲适心情。

这首诗表现了白居易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无奈之情;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