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
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
须臾百辟诣閤门,俯伏拜表贺至尊。
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
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
体生疾苦心憯悽,民得和平君恺悌。
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欢。
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
骠乐骠乐徒喧喧,不如闻此刍荛言。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新乐府骠国乐 - 此句指出了所要讨论主题的性质和来源。”新乐府”指的是一种诗歌形式,而”骠国乐”则明确指出了音乐的主题是来自骠国的。骠国乐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音乐,通常与骠国的历史或地理特征相关联。

  2. 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 - 这句话描述了骠国乐的来源地。骠国位于今天的某个地方(大海西南角),这为理解骠国乐的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地理背景。

  3. 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 - 这个句子描绘了雍羌的舒难陀如何来到中国,并向唐廷献上南方的音乐。这里的“雍羌”可能是指西域的某地区,而“舒难陀”则是名字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行动,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东西方的交流情况。

  4.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 - 描述了皇帝在紫禁城内站立着迎接外国使节的场景。这里的“黈纩”可能指的是丝棉,用于填充乐器的空隙,以保持乐器的音准。这种描述反映了唐朝宫廷对外国文化的开放态度。

  5.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 这两句描绘了外国音乐家表演时的情景。玉螺的一吹和铜鼓的一击都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应,这不仅展示了他们的音乐技巧,也展示了他们的文化特色。

  6. 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 - 这个句子表明了外国音乐家向唐玄宗展示他们的音乐技艺后,表达了愿意成为唐国的臣子的愿望。这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显示了唐朝的宽容和开放。

  7. 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 - 这句话反映了在场官员的反应。他们的欢呼表明他们对这次交流的成功感到高兴,这也显示了皇帝德行的广泛影响。

  8. 须臾百辟诣閤门,俯伏拜表贺至尊 - 这句话描述了其他官员们纷纷前往皇宫,向皇帝表达祝贺的情况。这种广泛的政治参与和对皇帝的尊敬反映了唐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

  9. 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 - 这里提到了骠国音乐家向皇帝献上新乐的场景,以及他们请求将这种音乐记录在国家史书中的愿望。这表明了骠国音乐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10.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 - 通过一个老农的形象,作者表达了他对唐玄宗治理下的和平繁荣的赞赏之情。尽管他可能没有直接参与政治事务,但他的观察和评价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和平与繁荣的追求。

  11. 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 这句话是对唐玄宗治理下的国家状态的评价,认为他的政策和政治手腕非常明智和有效。这也体现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12. 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 这句话强调了和平的真正基础在于实际的治理和政策,而不是表面的礼节或音乐。这反映了作者对治国理政本质的思考。

  13. 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 - 通过比喻的方式,作者强调了统治者的个人修养和行为对于国家的兴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关注民生,因为民众的幸福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14. 体生疾苦心憯悽,民得和平君恺悌 - 这里描述了当百姓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国君就会心情愉悦。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和谐的期望,以及对于君主责任的认识。

  15. 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欢 - 如果百姓的生活并不安定,即使听到了骠国的乐声,君王也不会感到欢喜。这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安定与人民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16. 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 - 如果百姓的生活已经安定,即使是骠国的乐声也不会打扰到君王的心情。这再次强调了作者对于社会稳定和安宁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次外交演出的场景,展现了唐朝的国际交流与文化融合。诗中的主人公不仅赞美了外国音乐家的技艺,还反映了唐朝的开放态度和盛世气象。同时,通过对百姓生活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