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
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行路难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
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注释与赏析:
-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 “浇浮”指的是世事的浮躁与轻浮。
- “艰难向此生”表达了面对人生困境时,感到无比艰辛和挑战。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深刻感受和理解。
-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 “不自足”意味着人们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 “公道为谁平”则表达了社会公正和公平被忽视或难以实现的悲哀。
-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不满。
-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
- “德丧”指的是道德的丧失,“淳风尽”暗示了传统美德的消逝。
- “年荒蔓草盈”形象地描述了社会的荒芜和荒凉,如同长满了蔓草的荒地一般。
- 通过对比传统的道德风尚和现实的荒凉景象,强调了道德的失落和人性的腐化。
- 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 “堪悲”表示悲伤、哀叹的情感。
- “山”在此处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或者指代着某种精神的寄托或象征。
- “非只客中行”说明不只是旅人在行走,也暗指所有经历困难的人都应该有所感悟。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难道路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世间的浮躁、人心的贪婪、道德的沦丧以及自然的荒芜,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困境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现状的批评。同时,通过对传统美德的怀念,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