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 独坐三台:意指独自一人坐在高高的平台上。三台,通常指的是古代的天文观测台,这里可能是指一个高处的地方。
  • 重阳百越间: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节日之一,而“百越”是指中国的南方地区,这里暗示作者在南方过节。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 水心观远俗:在水上中心位置可以观赏远方的景象。
  • 霜气入秋山:秋天来临,山上开始降霜。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 不弃遗簪旧:即使头发已经花白也不放弃曾经的簪子。
  • 宁辞落帽还:宁愿放弃帽子也不愿意错过这次宴会。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 仍闻西上客:听说西边有尊贵的客人将要来访。
  • 咫尺谒天颜:形容与皇帝的距离很近,想要亲自去拜见皇帝。

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宴饮的诗。诗中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刘中丞的人,他邀请了一个叫梁廷评的人来参加一个宴会。诗中描述了宴会的场景,以及两位嘉宾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第一句“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描绘了宴会的氛围和地点。三台可能是一个高处的平台,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百越是古代的一个地区。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遥远的感觉。

第二句“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水心可能是一个靠近水的地方,观远俗意味着观看远方的风景。霜气入秋山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霜降在山上。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第三句“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描绘了两位嘉宾之间的互动。不弃遗簪旧表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宁辞落帽还则表达了他们愿意为了友情放下自己的尊严。

最后一句“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则是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西上客可能是来自西方的尊贵客人,而咫尺谒天颜则表达了想要见到皇帝并表达自己敬意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和对友情、尊敬和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友情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