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
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注释】

无等岩:在浙江杭州天竺寺。建造上方(佛殿的)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

天台,山名。

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不知名树,指松柏。檐前,指石阶前。道人,指僧人。

【赏析】

此诗是写天竺寺中的无等岩和其上所见之景。

首句“建造上方藤影里”,是说建于上方(佛殿)之藤影之下,而“上方”即天台山。天台山为五岳之一,故称“天台”。天台山多奇松怪柏,诗人以一“常”字,写出天台山的松柏之多,非一日可以尽数,也可见其生长之多与旺盛。

次句“高僧往往似天台”,是写天台山上多僧人,他们经常在此出没。这两句写景,又点出天台山多僧人,为下文作铺垫。

三、四句“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则是写天台山中之松柏。“不知名”是说这些松柏长得高而大,且枝干苍劲,无人知晓其名称,但它们却生长得如此茂盛,枝叶茂密,遮天蔽日。“曾问道人岩下来”是说这些松柏生长在天台山中,有道人曾在这里采伐,并把树木运下山来。从这句诗可知,天台山的松柏是很有生命力的,而且很古老,有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此诗描写天台的景物,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松柏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诗人抓住了松柏的特点,运用了多种手法进行刻画,如用“常”、“仿佛”、“不知名”等词,写出了松柏之茂盛、古老;又用“高僧”、“道人”、运木之情景,表现了松柏之大、久经沧桑。全诗语言简炼,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使人感受到天台山的幽静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