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注释:
杂曲歌辞:一种诗歌体裁,是唐代文人创作的一种乐府诗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抒发诗人的忧愁、喜悦等情感,也可描写山川、花鸟等景色。
秋夜长:指夜晚的时间很长,形容夜晚漫长而寂寞。
天汉:指天空中的银河,古人认为银河是天河的一部分,故称天汉。
月色光:指月光明亮。
愁人:指那些忧愁的人。
不寐:不能入睡。
畏枕席:害怕睡在床上。
暗虫:指蟋蟀之类的昆虫,夜晚出来活动,发出的声音很微弱。
唧唧:蟋蟀发出的声音。
为村:成为村庄。
更声:旧时夜间的打更声,又称“更筹”,用来计算时间,每隔一定距离敲一下鼓或钟报时。
北斗:指北斗星,古代用来指示方向和时间的星座。
未明:还没有天亮。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九月的第一个节气,此时白昼最短,夜间最长,气温降低,露水增加。
风袅袅:形容风轻轻地吹拂着。
千声万声:形容声响很大,有很多很多的声音。
鹖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其叫声类似鸡鸣。
赏析:
《杂曲歌辞·秋夜长》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写夜深人静之时的寂静氛围为主,表现了主人公在深夜独处时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