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
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
倚是并州儿,少年心胆雄。
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
去年桑干北,今年桑干东。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仍闻左贤王,更将围云中。
【注释】
出塞曲:指汉乐府《出塞》《入塞》两曲。这两首诗是描写出征将士在边关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战斗的。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了征人从军后的生活情景。
将军:这里泛指出征将士。
重围:重重包围着的地方。
音信绝不通:没有一点消息。
羽书:古代使者所乘的飞鸽送文书的书信。流星:形容速度极快。这里指飞鸽传书的速度极快。
并州:古郡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少年心胆雄:意即年轻的战士们意志坚强、勇敢无畏。
随召募:应征入伍。
王公: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阶级。
去年桑干北:去年在桑干河以北作战。
今年桑干东:今年又在桑干河以东作战。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死了就是为征人而死,活着就是为将军立功。
汗马:战马出汗,形容辛苦。牧秋月:放牧在秋季的月亮下。
疲卒:疲困的士兵。卧霜风:躺在寒冷的风中。
左贤王: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号。云中:今内蒙古境内的呼和浩特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边塞军人生活的诗,内容主要是写边塞战士的征战生活。前四句描写边塞环境,后八句主要写边兵的生活与战斗。诗的前四句写战事的严重。五、六两句写军中生活,七、八句写战争的结果。最后八句写战争对士兵的影响,其中“汗马”一句点出主题,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全诗写得悲壮激昂,有较强的感染力。
本诗用直白的语言,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将士们征战的艰辛和他们的豪情壮志。诗的开头两句写战场之危急:“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意思是说,将军被敌人重重包围,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接着,诗人写到战场上的形势:“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意思是说,飞鸽传书像流星一样,迅速飞向甘泉宫——皇帝所在之地报告战况。这两句话既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气氛,又表明将士们随时都可能得到朝廷的命令,随时都有奔赴疆场的可能。
第三句“倚是并州儿,少年心胆雄”,进一步刻画了将士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性格。“并州儿”即北方边关之子,“少年”二字突出了他们年轻气盛的特点。“心胆雄”则表明他们有着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接下来,“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进一步描绘了将士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过程。“王公”指诸侯贵族,“百战”说明多次征战。这两句诗写出了将士们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
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将士们生活状况的描述:去年在桑干河北面作战,今年又在其东边。这里的“桑干”既是地名,又是河流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东”“北”两字既表明了战事的地点,也表明了时间的变迁。而“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两句则表达了将士们对于生死荣辱的看法:既然选择了为国家征战,那么即使死去也在所不惜;只要能为国家建功立业,活着也是值得的。
最后两句“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汗马”指战马,“疲卒”指疲惫不堪的士兵。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下辛勤劳作的情景,进一步衬托出了将士们的豪气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仍闻左贤王,更将围云中”两句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敌军仍然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发动新的进攻。
整首诗通过对将士们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奋勇杀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