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宏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宏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宏中的作品,题目为《燕喜亭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燕喜亭记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川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注释:州民,指当地居民。燕喜亭,可能是一个位于州内或附近、以“燕喜”命名的亭子。相与观之,互相观看。比,比较。经营,经营管理,指修建亭子等设施。接,接连相连。直,通“值”,即价值、价格。天作,天然生成。地藏,大地所藏。遗,遗留给。
赏析:诗中提到了燕喜亭,可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州民对其非常感兴趣,甚至相互参观。他们觉得州内的山水美景足以与“燕喜”媲美,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这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
宏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注释:吏部郎,唐朝中央官职之一,掌管选官事务。次其道途所经,指游览沿途经过的各个地方。蓝田,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商洛,古地名,可能是指现在的陕西商洛地区。淅湍,淅河急流。汉水,古代一条大河,发源于陕西南部秦岭,流经湖北、河南等地。岘首,古代山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以南。荆门,古地名,可能是指现在的湖北省荆门市。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流经四川、云南等地。洞庭,洞庭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湘水,湘江是湖南省的主要河流之一。衡山,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繇郴,通过郴州。逾岭,翻越山脉。猿狖(yuán yú),猿猴和狖,都是猴子的一种。鱼龙,泛指水中动物,如鲤鱼、鳄鱼等。幽遐(yōu xiá),形容地方遥远而难以到达。瑰诡(gū guī),奇异古怪。饫闻(yù wén),饱览、详尽地了解。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从吏部郎到其他地方的行程中所见到的美丽山水景观。他途经蓝田、商洛等地,穿越湍急的溪流,来到汉水之畔,登上了岘首山远眺方城;再经过荆门、岷江、洞庭湖和湘水,最后翻越衡山。他走过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着奇特的自然风光。这些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宏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释:意,心意、志向。不足,表示不满足。传,古代的一种文献,这里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论语》。智以谋之,用智慧来谋划。仁以居之,用仁慈之心来生活。羽仪,指侍奉君主、辅佐君王。羽仪于天朝,意思是说像鸟儿一样飞向皇宫,比喻追随君主。刻石以记,指把这段经历刻在石头上作为纪念。
赏析:诗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山水之旅之后,感到自己的内心并不满足。他认为智者喜欢水的流动,仁者喜欢山的稳固。而王宏中的品德和他的爱好可以说是很和谐的。他用智慧来谋划未来,用仁慈之心来生活。诗人认为他已经离这样的生活不远了,于是他决定将这段经历刻在石头上作为纪念。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