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赏析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交融之作
- 引言
- 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
- 对广西桂林自然景观描述
- 裴中丞个人经历与文化贡献
- 亭记原文解读
- “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
- 建筑特色及设计理念解析
- 亭子在地方社会中作用阐述
- 景点描绘与艺术手法
- 亭子结构与周边环境对比
- 使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 视觉与意境结合表达技巧
- 社会文化影响与历史价值
- 文人墨客对訾家洲亭评价
- 亭子作为文化交流桥梁作用
- 对后世园林艺术影响
- 文学风格分析
- 语言简练与形象生动对比
- 古典文风与现实主义结合
- 情景交融与情感渲染
- 结语与启示
- 对现代城市公园设计借鉴
- 自然环境保护意识提升
- 人文精神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