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
译文:
善于医术的人,不看重病人的肥瘦,而是观察他的脉搏是否生病;善于谋划天下的人,不看天下的安危,而是观察国家制度是否混乱。天下的人,就像人的血脉一样;安危,就像脉搏一样;纪纲,就像脉搏的疾病。脉搏不病,即使体形瘦弱也没关系;脉搏疾病而体形肥胖的人,一定会死亡。理解这一点的人,就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了!夏、商、周三代衰败的时候,诸侯国之间频繁交战,战争不断。经过数十代君王而天下没有倾覆的,是因为制度没有崩溃呀。秦朝统一天下时,没有将国家权力平均分配给各诸侯国,聚集兵力进行焚烧,经过二世便天下倾覆。因为制度崩溃,所以秦朝灭亡。因此四肢即使没有毛病,也不能依赖它,只有脉搏才行;四海即使没有动乱,也不能自豪,只有国家制度才行。忧虑自己能够依靠什么,担忧自己能够自豪什么,这是善医善谋者所说的“上天扶持”。《易经》说:“审视自己的行为考察吉祥。”善于医道和谋略的人,就是这样做。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论述了治国之术的重要性,强调要善于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作者通过比较夏、商、周三代与秦朝的兴衰得失,指出国家的安危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否。同时,诗中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而不是过分追求外表的好看。最后,诗人以“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为鉴,提醒人们要有远见卓识,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和担忧。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从整体出发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