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翻译:

谈生写的《崔山君传》,称鹤为言,岂不怪哉!然而观察人们,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的人很少了,这是愤世嫉邪而长往不返的人所为吗?过去圣者,其首有牛形的,其形有蛇形的,其喙有鸟形的,其貌有蒙其形的。他们都貌似人而心不同,可以说不是人吗?即使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又很的人,貌则似人,但其心则是禽兽,又何可称之为人?然则观貌之是非,不如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注释:

  1.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谈生写的《崔山君传》,用鹤来做比喻的人,难道不觉得奇怪吗?谈生:即韩愈,唐代文学家。崔山君:指崔颢。2. 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然而我看在世上,能够完全发挥自己本性的人很少了。3. 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大概是那些愤世嫉俗、嫉恶如仇而永远不来的人的所作所为吧。4. 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过去圣人,他们的头有像牛的形状,身体有像蛇的形状,嘴巴有像鸟的形状,面貌像被蒙着面纱的样子。5. 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这些虽然外表相似但是内心不一样,可以说是不是人呢?6. 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平坦的肋骨、细长的肌肤、皮肤红润、脸色白皙,容貌美丽而举止端庄的,外貌是人,但内心却是禽兽。7. 又恶可谓之人邪?:又怎么可以说是人呢?8. 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既然如此,那么观察一个人是否善良,不如从他的内心和他的行为来判断更为准确。9. 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奇怪的神怪之事,孔子的门徒们不谈论。10. 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我将特意选取这些愤世嫉俗的内容来写。11. 故题之云尔:所以这样命名这篇作品。
    赏析:
    此诗为韩愈《杂说》之一。诗人以崔颢为喻,借其自比之词,抒发对时政的不满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慨,表达了诗人对“愤世嫉邪”精神的赞扬。韩愈生活在唐穆宗长庆至唐敬宗宝历年间(821—824),当时朝政腐败黑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疾苦。面对这种黑暗的现实,诗人深感痛楚,因此他主张“不平则鸣”,要敢于“怒而直谏”。这首诗就是他这种主张的真实写照。
    全诗分四节:前两节主要叙述崔颢的形象特点以及诗人的感慨;第三节诗人进一步阐述观点;最后两节总结全篇,点明主题。
    开头两句“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意思是说:韩文公韩愈写《崔山君传》这篇文章,把鹤当作一种语言,这难道不是太奇怪了吗?这里“谈生”指的是韩愈,因为韩愈字退之。韩愈的散文名篇《崔山君传》,文中用鹤作为比喻来说明崔颢的形象特点和人格特征。韩愈在文章里认为:“夫山君者,岂特鹤之言哉!且其行也,固已异于众禽。”他认为崔颢不仅在语言上与一般的动物不同,而且在行动上也与一般的动物不同。韩愈在《赠崔立之序》里说:“夫物各有性,苟其不异于众禽者鲜矣。吾观其行也,则异于众禽。”韩愈认为崔颢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行为,这是非常难得的。
    “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意思是我观察在世上,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本性的人很少了。这里强调的是人的本性。
    接下来三句“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是作者的疑问和思考。韩愈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他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对此十分愤慨。他认为那些“愤世嫉邪”而“不常厥身”的人往往“长往而不来”。这里韩愈运用了“长往而不来”这一成语,意谓这些人往往“长久地离开这个世界而不返回”。
    第四段中“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是作者对于古代圣人的一种想象。他认为古代圣人的头形就像牛一样。
    “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韩愈在这里分别描述了古人的不同头部形象。他认为古人的头部形状各有不同:有人头形像牛,有人头形像蛇,有人头形像鸟,还有人头形像戴着面纱的女子。这里韩愈使用了“若”的表达方式来形容古人的头部形状。
    “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这里的“貌似”是指外形相似;“不同焉”是指内心不同。韩愈认为古人虽然外貌相似,但内心却各不相同。
    第五段中“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是对古人另一种外貌的描述。这里的“平肋曼肤”是指平缓的胸部和柔美的肢体;“颜如渥丹”是指脸色红润;“美而很者”是指容貌美好而举止庄重的人。韩愈认为这些外貌相似的人却心不同。
    最后两句“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是韩愈对于古人内心善恶的评价。这里的“禽”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意为“禽类的”。韩愈认为虽然外貌看起来像人,但内心却象禽兽一样,怎么能算是人呢?
    整篇文章都是韩愈对古代圣人的描绘和评价。通过对于古人的外貌描写和内心的刻画,韩愈展示了自己对于古人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人格魅力的赞美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描述和分析,体现了韩愈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思想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