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赏析】
本文记述了韩愈与石介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赞赏之情。
石介字庭表,北宋时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文道合一”的理论,认为文章要“以明道”。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说:“其言足以兴天下。”可见韩愈是十分重视文章的教化作用的。石介和韩愈一样,也是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两人志同道合,交情很深,石介曾为韩愈写过《上宰相书》,推荐韩愈的《上裴舍人书》等文章,可见两人之间互相推许、支持的情况。但石介比韩愈年长,所以韩愈称石介为“处士”,而称自己为“进士”。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卷三十九。
文章开头写石介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这是说石介为了行路方便,特意把家产变卖一空,连衣服都卖掉了,只带上几件换洗衣服,然后出门远游。这表现了石介对友人的真诚。石介的这种精神,也使韩愈为之感动。
接着写石介去拜访常来往的人,向他们诉说自己的打算。第二天早晨,石介就出发了。在路上,他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对他说:“我看你是一个志在四方的人,你应该去长安,那里有许多机会。”石介回答说:“我知道长安有许多人,但我不能和他们争名夺利,所以我才来拜访你。”道士笑着说:“你真能以义取人!”
石介到达长安后,先到东都(洛阳)拜访韩愈的朋友张籍。张籍对石介说:“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有高深的见解吧?请让我看看你的书。”张籍读了以后,赞叹不已。他说:“你是真正的学者呀!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今天终于有幸见到你了。”张籍还写了一首六韵诗送给石介。韩愈看了以后,十分高兴,于是写下这篇序文。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石介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并称赞他的高尚品质。全文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叙事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