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倡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惟增惭惧,死罪死罪!愈再拜。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孟尚书的一封信。信中韩愈对释、老之害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并表达了他无法阻止这种邪说蔓延的无奈之情。
下面是逐句释义: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
这句话描述了汉代以来,许多儒家学者只是零星修补学问,但总是漏洞百出,结果总是失败。“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表示形势的危险就像一根头发可以拉动千钧重物一样,而且这种危险会不断延续下去,直到完全消失。“于是时也,而倡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
在这时,一些学者宣扬释和老的思想,鼓动天下人追随他们。“呜呼,其亦不仁甚矣!”
唉,他们的不仁达到了极点啊!“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
释和老的危害超过了杨朱和墨翟,而韩愈的才能却比不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
孟子没能在国家灭亡前挽救国家,但韩愈却想在国家已经破败之后再去挽救。“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
唉!他们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只知道看到自己的危险而不寻求帮助,最终可能因此而丧命。“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
即使他们的教义能够稍微流传开来,即使他们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天地神明都在看着这一切,如果一旦被摧毁了,他们又怎能自毁他们的教义来顺应邪恶呢?“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
籍、湜等人虽然多次劝导,但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能够不受诱惑而去?“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惟增惭惧,死罪死罪!”
我受到哥哥的厚待却没有得到回应,只会增加我的羞愧和恐惧,对此我深感抱歉。“愈再拜。”
韩愈再次拜谢。
赏析:这是韩愈给孟尚书的信,他在信中对释、老之害进行了深入的批评,并表达了他对无法阻止这些邪说蔓延的无奈和焦虑。他的言辞犀利,情感真挚,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责任和担当。同时,这封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如知识分子的地位、思想言论的束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