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中丞传后叙》

【诗句】
张巡与颜真卿等人在睢阳坚守抵抗叛军。南霁云向贺兰进犯请求救援,但遭拒绝。南霁云拔刀自残,血淋漓,以此表明心志。

【译文】
张巡和颜真卿等将士在睢阳坚守抵抗叛军。南霁云向贺兰进犯寻求援助,但遭到拒绝。南霁云拔刀自残,血流满地,以此表达他的坚定决心。

【关键词注释】

  • 张中丞:指唐代著名将领张巡(张巡),字南史。他以忠诚和勇敢闻名于世,因坚守睢阳城而名留青史。
  • 汴州、徐州:古地名,分别在今河南开封和江苏徐州一带,是张巡曾经担任过的地方,也是当时叛军进攻的前线。
  • 双庙:指睢阳城的两座庙宇,南霁云常在其中祭拜,被视为忠烈的象征。
  • 南霁云:即南霁山,一名南霁云,本名张巡,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南霁云将军”。
  • 贺兰:指的是安禄山,他是唐朝叛将之一,曾率领数万叛军攻陷了睢阳城。
  • 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贺兰嫉妒张巡和颜真卿等人的声威和功绩超过了自己。
  • 具食与乐:提供食物和音乐,表示款待。
  • 延霁云坐:邀请南霁云坐下。
  • 义不忍:表示出于道义不忍心。
  • 虽食,且不下咽:虽然有食物可以吃,但南霁云还是不愿意吃。
  • 抽矢射佛寺浮图:抽出箭来射向寺庙中的佛像,表示决意要报仇雪恨。
  • 破贼:击败敌人。
  • 必灭贺兰:一定要消灭贺兰这个敌人。
  • 南八:尊称南霁云为“南八”,意为尊敬他为一个男子汉。
  • 男儿死耳:男儿岂能屈服于不义?
  • 敢不死:我有什么不敢死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霁云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凛然。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英雄人物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决心,令人为之动容。诗中透露出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