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 “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诗句

  •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惠能的父亲是一位严肃的父亲。
  • 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他的家族因为某种原因(左降),迁移到了岭南并成为新州的百姓。
  •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他的生活非常不幸,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也离开了他,于是他们迁移到南方。由于生活贫困,他在市场卖柴为生。
  •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那时,有一个顾客要买柴火,让惠能帮他送到一个客人的店里。
  • 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顾客付了钱后离开了,惠能在门外遇到了一个正在诵读经文的人。
  • 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听到经文后顿时开悟。
  •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 “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部经典?”客人回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这个寺庙是五祖忍大师主持的,那里有一千多个弟子。我在那里面礼拜,接受了这部经典的教导。大师总是鼓励和尚和普通人念这部《金刚经》,这样就能直接见到自己的本性,直接证悟成佛。”
  •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惠能在听完这些之后,心中立刻有所触动。
  • 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那位客人给了惠能十两银子,让他用这笔钱来给母亲买衣服和粮食。
  • 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听从了这位客人的建议,决定前往黄梅拜访五祖学习佛法。

译文

惠能的父亲是一个严格的父亲,原本属于范阳郡。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贬谪到岭南地区,成为了新州的百姓。不幸的是,惠能的父亲去世了,而惠能的母亲也离他而去,他们迁移到了南海。在那里,他过着艰苦贫穷的生活,在市场中卖柴火。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正在诵读经文的人。听到经文后,他的内心豁然开朗,于是询问对方:“你诵读的是哪部经文?”对方回答说:“这是《金刚经》。”惠能又追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带这部经典的?”那人回答说:“我来自蕲州黄梅县东禅寺。那个寺庙是五祖忍大师主持的,那里有上千名弟子。我在那里面拜师求学,接受这部《金刚经》的教诲。大师总是鼓励我们和普通人都要念这部《金刚经》,通过念它,我们能够直接看到自己的本质,直接达到觉悟成佛的境界。”惠能听到这番话后,内心突然有了感触,于是接受那位客人的建议,准备前往黄梅去见五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惠能的经历,展示了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卖柴人转变成为一个佛教徒的过程。诗中描绘了惠能的生活环境、遭遇以及他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展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成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